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军队军事训练回眸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7-07-11 06:39

三峡,壁立千仞。长江,千回百转。

站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时代高地,回望我军军事训练创新发展的轨迹,这条征程恰似一条冲出峡谷的钢铁洪流,一路跌宕起伏,一路汹涌澎湃。

千里奔流,夺峡而出,方见潮平两岸阔。

红色基因

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

“职业军人中,十分之七还是相信刺刀。”这是克劳塞维茨的话。

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100多年间,在人类由冷兵器向热兵器过渡、步骑兵作战向机械化战争过渡的进程中,这种现象存在了100多年。

然而,军事训练转变,是当今每一名中国军人耳熟能详的“军语”。

回溯我军军事训练的历史长河,我们就会发现:训练转变,甚至不是今天才有的提法,更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忆往昔,抗美援朝战争硝烟刚刚飘散,我军就开始了训练转变的探索。以上世纪50年代的正规化训练为标志,我军实现了“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到“从训练中学习战争”的转变。

60年代,以“大比武”为标志,我军军事训练开始了由全面学习苏军向“以我为主”的转变。

70年代,以“三打三防”训练为标志,我军实现了由应付常规条件下的地面战争向应付核条件下的立体战争的转变。

进入80年代,以“华北大演习”引发的合同战役战术训练改革为标志,开始了由单一兵种训练向诸军兵种合同训练的转变。

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撞开了人类战争新时代的大门。以“辽阳集训”引发的“科技大练兵”为标志,我军开始由应对一般战争向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转变,军队战斗力生成方式开始朝着科技密集型、质量效能型的方向发展。

转变!转变!转变!回溯我军历史,我军军事训练在绝大多数历史时期,都紧扣时代脉搏、紧随战争演变、紧贴使命任务。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新世纪新阶段,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我军军事训练的主题应该是什么?我军军事训练的航船将驶向何方?

2005年4月,胡锦涛主席在一次重要会议指出:“有必要进一步强调把军事训练切实摆到战略地位,在全军大抓军事训练,营造浓厚练兵氛围,推动军事训练不断深入发展”,“加强军事训练,不仅是打仗的需要,也是一种重要的治军方式和管理方式”。

2006年6月,在全军军事训练会议上,胡主席明确提出了推进军事训练转变新的时代主题:立足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实际,更加自觉地主动地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的转变。

60年风雨不息,60年与时俱进,我们这支军队始终保持一个鲜明的“红色基因”——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