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问
有了逐级的“联”,才有整体的“合”,面对“马钉效应”被急剧放大的信息化战场,我们是否做好了联合训练的“底层设计”
这是来自演习场上的一个真实故事。某登陆舰支队与陆军某兄弟部队进行海上协同装载训练,陆军一名营长率十多辆两栖战车“漂”在一个孤岛附近海域,等着与舰艇汇合装载。此时,在岛的另一边,登陆舰舱门大开,却始终不见战车“进肚”……
“谜底”揭晓,结果令人深思:原来海军用地理坐标系选择锚泊点,而陆军的那位营长拿着直角坐标系地图确定装载点,“两张图”导致预先协同确定的汇合点出了偏差……
冷兵器时代,一颗缺失的“马钉”就可输掉一场战争。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是系统与系统、体系与体系的综合对抗,对联合性、精确性、协调性的要求更高。从世界上近年来的几场局部战争看,战术级的联合战斗已经登上信息化战争的舞台,不解决战术层的“联”,联合训练就很难说贴近实战。
“联合!联合!有了逐级的‘联’,才会有整体的‘合’。”某驱逐舰支队参谋长李辉始终记得,以前支队领导找东家、跑西家,想方设法找联训“合作伙伴”,却时常碰壁。
新体制下,李辉有了更多训练灵感和更大的干事平台。一次,他主动到访战区空军某旅。碰巧,该旅正组织“对海上目标实施打击”,一批批战机朝着模拟舰艇编队的陆地目标展开“攻击”。此情此景,让李辉想到:一个等米下锅,一个求锅煮米,何不煮成一锅饭?
双方一拍即合,而且一交手就是硬碰硬。那天,银川舰训练编队出港还不到半小时,就与战区空军战机进行了数波次“遭遇战”。战斗警报刚拉响,机群就呼啸而至……那战法、那阵势、那场景,不知道比航模靶机震撼多少倍。
“有的单位在等待、期盼,希望上面有顶层设计、有配套体制机制、有充足的训练保障,但打仗哪有那么多的万事俱备?”李辉一脸严肃地说,瞩望明日联合战场,作为一名军人,必须立足本职“战位”想联合、谋联合、练联合。
今年8月中旬,一次联合演习中,陆航某新型武装直升机临时提出在昆仑山舰进行着降。
“陆军机型结构和海军不同,抗摇晃与浮力指标也不如海军直升机”……面对风险与挑战,舰长黄永志成竹在胸。因为他们在与舰载直升机常态化开展协同训练的同时,就考虑到了陆航直升机在平台起降的可能性,并进行了相关课题研究。
铁翼飞旋,浪花飞溅。直升机轻盈地落在舰上,那一刻,身着陆军迷彩和海军迷彩的官兵紧紧拥在了一起……这一“着”,实现了陆军某新型武装直升机在海军舰艇上的首次起降。
“在新体制的高速路上,‘新车上路’需要运转磨合,但我们不能因为怕困难就不敢‘上路’。”该支队领导感慨地说,重任在肩、一事当头,绝不能等、靠、要,必须盯着困难想办法,让联合训练早日驶入“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