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香港赤柱军营,凝望中国南海、伶仃洋……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洪文军责任编辑:刘航
2017-07-03 09:01

@石达开:千年悲欣

从大渡河畔到香江之滨,从参加秋收起义到进驻赤柱军营,红二连的组织沿革数度变化、驻地换了36次,而“二连”的番号90年未变。参加了5次反“围剿”斗争后,红二连官兵踏上了艰苦卓绝的长征路。1935年5月25日早晨,连队勇士强渡大渡河,在生死攸关时刻为红军北上打开了胜利通道,从此威名远扬,被誉为“大渡河连”。

也是在一个5月,1863年的5月中旬,太平军“翼王”石达开率军来到紫打地,也就是72年后“大渡河连”到达的安顺场。这位一气之下与洪秀全分道扬镳的太平军将领如果率部当天渡河,有很大机会突围出去。而当晚他的一个妾为他生下一子,这让他大喜过望,下令部队在河边休整,庆祝3天,结果生生贻误战机。再加上未能得到当地群众支持等原因,结果几乎全军覆没,鲜血染红了江面,石达开也被清廷下令凌迟处死。

把红二连从秋收起义带到长征路上的毛泽东,没有重蹈石达开的覆辙!在红二连官兵抵近大渡河畔之际,他来到距离安顺场约3公里的一个大山脚下,在一块纪念石达开的石碑前,他给红军指战员们讲述了石达开在安顺场被围失败的故事。他还深夜拜访当地一位90来岁的老秀才宋大顺,并得到他对红军四言八句的32字评价:“红军起义,替天行道;百税厘金,一笔勾销;贪官污吏,望风而逃;打尽土豪,百姓欢笑。”

“听党指挥、奋勇争先、攻坚必胜、牺牲奉献”16字,是红二连官兵烂熟于心的大渡河精神,而我从宋秀才口中的32字更听出了民心民意!于是今天,当听说解放军进驻香港20年来得到香港市民越来越高认同之时,当听到大渡河连在驻扎香港期间一个个爱港亲民的感人故事之时,我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人民子弟兵具有特殊的政治优势与资源!正如连队政治指导员裴红炬所言,官兵听党指挥,也源于指挥这支队伍的中国共产党具有先进性,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