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道首次登上全运会舞台,颇有些赶上末班车的味道,从7月25日国家体育总局宣布第十三届全运会设立空手道项目,到8月24日比赛在河南洛阳正式打响,一切是如此突然。
但对于中国空手道,过去一周无疑又是五味杂陈。从在体制内难寻立足之地,到登堂全运会,选手们憧憬着中国空手道的美好未来。“得知空手道进入全运会的那一刻,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来自上海体育学院的汤冰在大学二年级才开始接触空手道,对于练习空手道只有两年的她,全运会曾如此遥不可及,甚至连梦想都算不上,如今却“出人意料”地在女子个人型决赛中收获银牌。对于汤冰这样的空手道从业者,全运会设立空手道项目如同从天而降的惊喜,让他们看到希望与目标。获得女子个人组手61公斤级别冠军的尹笑言赛后直言,“比起红姐他们 (李红,前空手道世锦赛冠军),我们现役的这批选手无疑是幸运的。在红姐竞技水平处于巅峰时,连全运会也进不了,更别说参加奥运会了。”
“我们只用了短短30天,让所有人知道空手道进入了全运会。”中国空手道协会主席管健民所说的“所有人”可能只是一个美好的希望。没有新闻发布会、迟迟未公布具体赛程,空荡荡的看台上只坐着寥寥数位没有比赛任务的运动员……这场近年来全国最高水平的空手道比赛更像是内部教学赛。从7月25日宣布到8月24日开赛,对于一项大赛的准备确实有些仓促,但其间涌现出的各种问题,绝非一句简单的“时间紧张”所能解释。管健民并不讳言,无人关注是因为缺乏观赏性,而且“空手道项目的宣传力度一直以来不够”。为吸引更多目光,明年中国空手道协会将对赛制进行改革,用积分系列赛代替一年一度的全国锦标赛。
项目推广需要时间,而一旦中国选手能在大赛中取得出色的成绩,将大大缩短推广耗时———但后一点能实现吗? 至少本届全运会所体现出的中国选手的竞技水平,让人很不乐观。
脱离体制数年,空手道项目人才匮乏的现状,局内人都是明白的。因此,本届全运会空手道赛所有选手均以“个人名义”参赛———在最初的赛事计划中,每支省级代表队只能选派一名运动员参加一个小项的角逐,但这一设想显然不符合空手道在中国的发展现状,既没有那么多省市开展该项目,也提供不了足够多的有竞争力的选手。最终,“一项一省一人”方案被“个人名义”方案替代,后者规避了运动员所代表的省市,但能带来足够的选手数量,当然更有利于为中国空手道选拔人才。在参加决赛阶段的128名运动员中,来自河南和北京的选手各有17人和15人,多场决赛出现“××省 (市) 德比”,河南选手更是包揽女子个人组手61公斤级别的前三名……即便如此,128人的参赛数量并不能算多,更糟糕的是从比赛中体现出的竞技实力。管健民坦言,本次参赛选手中的绝大部分人无法承担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任务,“我可以毫不隐讳地说,现在选手的水平,和我十年前选的队员的水平差不多。”
十年前的中国空手道可谓从零开始,对于这点,管健民是最有发言权的人。2007年,为备战多哈亚运会,又恰逢空手道有望进入伦敦奥运会,中国空手道国家队第一次组建,管健民担任主教练。回忆起十年前白手起家组队时的艰难,他的无奈还萦绕在心头,“其他项目不要的运动员,那就来试试空手道吧。从武术、田径、球类过来的都有,那时候能选到人就不错了。”组队三年后,李红为中国空手道在世界大赛中实现金牌零的突破,连续在2010年世锦赛与随后的广州亚运会上夺得女子50公斤级冠军。然而由于空手道最终未能进入伦敦奥运会,各省市对项目的支持力度骤减,很多当打队员不得已选择转项或就此退役,中国空手道就此一蹶不振。
十年,中国空手道画了一个圈,又回到原点。今年7月,为备战东京奥运会,离开空手道四年的管健民回归他最熟悉的项目,被任命为中国空手道协会主席,只是这一次他还是要从零出发。“我们希望空手道像其他项目一样,得到应有的待遇。”管健民认为,入奥只是中国空手道走出低谷的第一步。以奥运会为周期布局与发展体育项目,也许是中国体育项目难以打破的壁垒。十三运后,国家体育总局将着手组建新一届中国空手道国家队,而留给中国空手道的时间不足三年。目前尚无人可知,这一段新的征程是继续画圈,还是向着新的方向曲线前进。
(本报洛阳8月27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