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世界之窗”上的守卫者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

姜 楠 贾科林

责任编辑:高千一
2017-11-22 17:16

往来成古今,我辈复登临。

推开厚重的朱红色宫门,仿佛推开了历史的一扇窗。时空凝结,百年前,帝制终结、民智初开,公众对于宫墙内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这曾经看似一墙之隔,但却是无数人不可企及的皇城,而今早已游人如织,他们“肆意”地徜徉在历史与现代的文化长河中,婆娑细语。而今,“故宫”的属性不仅仅是“故”,更是“人民”。

而在每天人头攒动、游人如潮的故宫中,总有橄榄绿的身影坚守在各自哨位,他们就是驻守在故宫红墙之内的武警官兵,他们用默默地付出日夜守卫着故宫博物院。有时路过游客竖起的大拇指、呆萌小朋友专程跑过来的敬礼……

看似光鲜靓丽的岗位,也时长经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到了夏天,因为故宫大理石吸热快,夏季地表温度时长突破温度计极限,炙烤着耐热极限,太和门卡口哨经常能感受到热浪滚滚,有时候热浪导致哨兵看远处的建筑物都是扭曲的。在神武门冬季穿堂风呼啸肆虐着哨位,打在执勤哨兵的脸上就像是刀子割一般的疼痛。

2015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就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刚刚结束后不久,故宫博物院便推出一系列精品大展,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大阅兵”,重量级首展—“石渠宝笈特展”在武英殿书画馆展厅开幕。其中包括有着“中国第一画”之称的《清明上河图》等283件珍贵书画藏品,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炎炎夏日,为了一睹重宝的风采,游客排起了长龙。据不完全统计,当天就有万余人参观。如此庞大的人流,对于守卫在故宫西华门的官兵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他们一方面要担负现场警卫和疏导任务,又要时刻关注着这些疲惫而饥渴的游客,官兵们主动为游客送去泡面和热水,安抚他们焦躁的心情。一声谢谢,看似微小,但却是人民群众对执勤官兵的最大认可,所有的辛苦付出,在那一刻都变得值得。

漂泊七十载,聚首又分离。1948年12月至1949年1月,北平南迁文物中2972箱约60万件古物分三批被运往台湾,构成了后来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的馆藏主体。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大迁徙的国宝分藏于海峡两岸多家博物馆的格局,分散多处是一种遗憾,但另一方面也起到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特殊纽带作用,承载着独特的历史使命。

“同志您好,这儿不能长时间滞留。”随着午门一开,早已排队等候的群众就迫不及待冲到了展厅。七中队上等兵徐龙和战友贺小明军姿挺拔的站在武英殿里维持秩序,殿里站满了弯腰细品的观众,尤其是在10年来从未完整露面的《清明上河图》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许多游客趴在展柜上,用放大镜一厘米一厘米地观看,由于排队人数太多,所以我们要引导观众不能驻足滞留。”但《清明上河图》十年一展实在宝贵,许多观众都在展柜前依依不舍,不愿离去。不少爱好者看一遍不过瘾,不惜重新排队第二次、第三次再来观看。“排了这么久的队,结果没2分钟就看完了。”不少游客“抱怨”道。有的人甚至上午买票稍晚,队伍就排到了下午四五点,本应早早关门的故宫博物院,因为观看游客实在太多,一直延续到了晚上23时才闭馆。就在今年9月,故宫博物院2017年度大展“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正式开展。其中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人气爆棚,不少观众为早些目睹名画真容,等故宫一开门就“狂奔”抢着拿号,排队三小时后才能靠近画作观赏5分钟。“站在这里,虽然执勤压力大感觉很累,但是我们每名官兵心中充满了自豪。”中队官兵常年驻扎于故宫里,守卫着千万件文物国宝,被悠久的传统文化日夜熏陶,践行着忠诚奉献的铮铮誓言。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