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0名“小梧桐”即将服务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来源:浙江在线作者:丛杨 李攀责任编辑:王俊
2017-12-01 15:34

第二年参与

带领更多人参加

培训现场的700多名“小梧桐”中,有新加入的“小梧桐”,也有不少是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第四次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志愿服务的师生。

曹婷是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礼仪文化)方向的学生,同时也是学校礼仪团团长。去年,她和浙江传媒学院礼仪团的40名同学参加了世界互联网大会礼仪服务工作,今年大三的她已是第二年参加志愿服务了。

曹婷告诉记者,礼仪服务岗位的选拔条件会更严格一些。报名者须没有任何处分记录、学习成绩要优异,同时外在形象气质也很重要,“涂指甲油是不允许的。”

曹婷说,除了训练辛苦,更难的是要将外国宾客的名字与面孔记下来,最多的时候,要记16组,以方便指引。即便这样,曹婷依然希望再次出现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这正是展现浙江青年风采的时候。”

“累,但也有趣。”在昨天进行的通识培训中,曹婷把互联网知识以及桐乡、乌镇的历史文化知识详细记录下来,特别是乌镇的美食, “羊肉面、定胜糕,在服务间歇还能和其他小伙伴找一找马云吃过的面店。”不光自己来,她还把团里70多名同学都带来了,“提前就告诉了大家,准备好防磨脚的创可贴。”

四届志愿者

服务重要嘉宾

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志愿服务,分十二大类、十个工作组,包括接送站服务组、翻译组、景区道路引导服务组、重要活动服务组等。

带着浙江工业大学42名志愿者,戴园园和浙工大另一名教师参与到了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志愿服务工作中,她们要负责为重要嘉宾提供志愿服务。

这已是戴园园第四次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志愿服务工作了。对她而言,一年一度的乌镇之行不仅是一次临时的出差、一项短期的任务或者是一场额外的加班,它更像是已经记录在生活日历本上的一个定期约会。

因为参加次数多,团省委副书记王慧琳也记得她,“每天两万步起。”

因为工作需要,戴园园曾经三天两夜连续60个小时没有合眼,“但那个时候也不觉得累,只想着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诸如此类的经历,戴园园讲给同学们听,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工作中来。

昨天培训间隙,王慧琳给“小梧桐”加油鼓劲,“我们就像是一部机器里的螺丝钉、螺丝帽,看起来小,但不可或缺。”

她还希望“小梧桐”们以最佳状态投身志愿服务,露出最美微笑喜迎天下宾客,亮出浙江青年的风采。

据悉,本届大会志愿者专业培训与岗位演练将于11月27日举行,“小梧桐”服装及装备届时将同步发布。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