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死亡之海”的他,让我读懂了“马兰人”的报国情怀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马伟宁责任编辑:马嘉隆
2018-05-25 19:33

扎根“死亡之海”的他,让我读懂了“马兰人”的报国情怀

马伟宁

“有一个地方名叫马兰,你要寻找它,请西出阳关,丹心照大漠,血汗写艰难,放着那银星,舞起那长剑,擎起了艳阳高照晴朗的天……”

这首《马兰谣》记录的就是戈壁绿洲马兰基地的故事。每当伯父哼唱这首曲子的时候,眼里总会闪烁着泪花。伯父一辈子隐姓埋名,坚守在“死亡之海”罗布泊,曾先后参与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核试验任务。

我的伯父。(作者提供)

1960年初,和上万名解放军官兵一样,伯父踏上了这片戈壁滩,参与我国核试验工作。从那时起,便和马兰基地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数十年里,极少有关于伯父的消息,只知道他在参与一项重要的科研任务。

当时的中国,一直被笼罩在核威胁的阴云中。中苏关系破裂后,我国的核试验进程雪上加霜。后来伯父回忆起那段往事时常说:“我们对核试验无论从理论还是技术上,最初的摸索都是非常困难的。” 

“脑袋‘一根筋’,干起活来‘不要命’。”了解伯父的人都知道,他特别的“倔”,凡是认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成,他和战友们说的最多的就是“搞一年、两年不行,就搞八年、十年,总能搞出自己的原子弹!”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之外,伯父都埋头于实验室。与其说是实验室,不如说就是一件破陋不堪、堆满杂物的小房间,在那个手写笔绘的年代里,到底用坏了多少支笔、写满了多少个本子,恐怕连伯父自己也记不清了。战友们劝他注意身体,不要那么拼,他却急红了眼,甚至还放出狠话:“搞不出‘两弹’,即使将来我死了也不会瞑目的。”

一片赤诚忠心,甘洒热血铸就。伯父一直坚信“不管做什么事,要想成功,除了认真还是认真。”千余个深夜、几百个通宵,遇到关键性难题时,干脆就住在实验室连续攻关,每做一次实验,他都建一个档案,就像病人的病历一样,从没间断过。为了及时拿到一手资料,伯父常常不顾危险,深入一线,在核试验后的第一时间抢收数据。一次,核试验刚刚结束,伯父便急着往前冲,为了拿到第一手的重要数据,他和战友们背着仪器,爬上海拔近3000米的山顶待了一宿。冬天寒风凛冽,山顶更是冰封雪冻,夜晚的冷风像针一样往身体里扎,伯父的鼻尖、胡子、眉毛上结了层层白霜。手冻僵了,脚麻木了,身子不停哆嗦……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