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一群人无私奉献青春年华守卫祖国边疆,这里的鲜花为他们盛开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程宇达 责任编辑:郭妍菲
2025-08-10 07:36:36

鲜花为谁盛开

■程宇达

作家林雪儿在《人民文学》2025年第2期发表了她的中篇小说《守护》。作品用细腻的文字,勾勒出一幅戍边军人的群像,是一篇兼具现实温度与文学价值的军旅佳作。

查果拉,藏语意为“鲜花盛开的地方”。但现实中的查果拉哨所,位于海拔5318米的青藏高原,高寒缺氧、贫瘠荒凉。林雪儿笔下“守护”的故事就在这里展开。

在小说中,白小寒、许辉等学生兵怀揣理想奔赴边疆,结识了老董、吴大俊等老兵。他们一同在查果拉哨所,以血肉之躯守护边疆,不断淬炼自身意志,最终找到了自我价值,实现个人成长。

如何增强作品的“贴近性”,为读者展现戍边军人的真实状态,是作者首先着力解决的问题。

对许多人来说,边防哨所是一个相对陌生而遥远的存在,对戍边生活的想象也往往止步于“条件艰苦”等抽象概念。于是,作者从环境描写入手,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代入感。

比如,从“阳光依然很晃眼,光秃秃的山在透明度很高的空气中,仿佛近在眼前”,到“悬崖那边填满了云,堡洪里雪山淹没在一片茫茫之中”,小说通过描写气候的剧烈变化,直观呈现出自然环境的恶劣。可想而知,在这种环境下,戍边军人坚守岗位是多么不易。在对环境的刻画中,作者没有局限于视觉上的直接描写,而是调动了触觉、嗅觉等多重感官体验,将查果拉的苦寒具象化为读者可感可知的亲身体验。

行文至此,读者心中可能产生疑问:自然条件如此恶劣的查果拉,为什么能被唤作“鲜花盛开的地方”?作者用一组鲜活的戍边军人群像回答了这个问题。

小说中的军人们,将个人的青春热血融入守护祖国边疆的伟大事业中,用生命践行“查果拉精神”。这种精神超越了个体生命,成为支撑他们在生命禁区顽强坚守的精神之光。这种光芒能穿透高原的苍茫与孤寂,在雪山之巅熠熠生辉。

在物质条件的残酷性与精神世界的超越性之间,作品形成了巨大的叙事张力。于是,作品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也让读者恍然大悟:原来查果拉的“鲜花”,就盛开在界碑旁、巡逻路上,盛开在雪山星空下守护边疆的铿锵誓言中。

“人文性”是小说的另一大亮点。作品既真实呈现戍边官兵的军旅生活,也深入刻画他们作为普通人的情感。

面对恶劣的环境和军人的职责,作者笔下的人物经历了复杂的个人情感和集体信念的转变。这种立足现实的创作视角,塑造出了鲜活立体的当代军人形象,为作品注入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例如,对于老兵老董,小说多次对其进行外貌描写,“那张糙得像皮革的脸”,那双“满是裂纹的手”,这些细节共同塑造出一个“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老兵形象。

戍边任务艰巨繁重,老董却多次主动请缨。一句“因为你们在,因为查果拉在”,道出了这位老兵坚守的缘由——是对战友的深厚情谊和对边防的赤诚担当。

然而这个铁骨铮铮的军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留下的愿望却是“等我下了哨所休假,我要带着你们嫂子去看看海”。正是这样真实的生命细节,让我们得以窥见军装之下,一个普通人对烟火日常的渴望,也因此对军人“舍小家为大家”的牺牲有了更直观的感知。这种对人性褶皱的深度挖掘,使英雄形象摆脱了扁平,回归有血有肉、可触可感的真实。

又如,小说对白小寒这一角色的塑造,着重于对其成长历程的刻画。从初入查果拉时满怀理想主义,到经历挫折后的自我怀疑,再到最终信念的坚定,白小寒的心理变化贯穿了整部小说情节发展。

在查果拉艰苦的生活中,白小寒遭遇了挫折,内心积压了诸多复杂情绪。他总是独自前往二号高地,将满腔心事寄托于这片宁静的天地,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选择、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以及自己在集体中的角色和价值。他一度迷茫,但在战友的感染和军医刘樱的开导下走出困惑,最后成为真正的守护者。

此外,小说对白小寒的童年经历也作了铺垫,让他的痛苦与挣扎有了逻辑上的支点,也让这个人物愈加丰满立体。这一成长线的设置,将白小寒这一人物带向关于责任、担当和成长的思考,使故事情节更具深度,进而深入诠释了军旅生涯引领一个人突破自我、淬炼出责任与担当的价值。

在叙事策略上,小说采取“双线”叙事结构,在婚礼现场与军旅往事间自然切换。从不顾生命危险屡上查果拉的老董,到学生兵白小寒,再到毅然投身边防的白空扬,三代官兵的故事在对话中层层展开。

这样的讲述方式,不仅消解了线性时间的隔阂,也让查果拉精神的延续更加可感可触。当年轻的新郎一身戎装现身婚礼现场,向亲朋好友庄严宣告“我要到最高的哨所查果拉去”,父辈的故事在他身上延续,查果拉精神得以传承,小说在这场婚礼中达到高潮。

作为小说的母题,“守护”不仅涵盖戍边将士对祖国领土与祖国人民的英勇守护,还包含军医对战士生命的守护、老兵对新兵“传帮带”的守护、军属对家庭的守护等多重含义。高原之上,每个具体生命因“守护”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大爱织成了一张温暖的网,构建起小说内涵丰富的意义体系,让作品得以触动人心。

《守护》用颇具感染力的文字,让读者看到在风雪肆虐的冰峰雪岭之中,有这样一群人无私奉献着青春年华,用挺拔的身躯和不朽的信念守卫祖国边疆,将个人理想与责任使命融合,种下永不凋零的精神之花。

鲜花为他们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