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霹雳—10”效果图
中国方面奋起直追
其实,无论“霹雳—10”还是“霹雳—13”,都是中国科技人员几十年来坚持研发的结果。
早在1958年的金门炮战期间,美国秘密向台湾国民党空军提供了百余枚“响尾蛇”空空导弹,这种武器据说当时世界上还没有出现过。9月24日,台湾空军窜犯闽浙沿海地区,大陆海军航空兵出动米格—15、米格—17F战机拦截,在温州地区上空发生了空战。我军击落台军两架F—86,但一架米格—15被敌方发射的“响尾蛇”导弹击落,这是世界上首次在实战中使用空空导弹。但当时F—86发射的“响尾蛇”导弹中有一枚未爆炸,坠落后被我军民发现。大陆方面认为这绝不仅仅是一件新式武器被应用到战场,而是美国军事干预台湾海峡的铁证。9月29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美国侵略者指使蒋机使用“响尾蛇”导弹》文章,同时还刊登5幅“响尾蛇”导弹残骸照片,美国的行为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
“响尾蛇”更是震动了苏联,因为当时苏联的空空导弹研究非常落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向北京发出请求,要一枚构造较为完整的“响尾蛇”导弹。通过对其进行分析,苏联专家发现,美国人已经成功地制造了一种非常出色的空空导弹,它不仅小巧轻便、结构紧凑,而且制造和应用起来都不复杂。苏联高层迅速责成第134试验设计局仿照“响尾蛇”开发K—13红外制导空空导弹。1960年,K—13投入生产,1961年进入苏联前线空军服役。后来,苏联按照当初与中国达成的“君子协定”,将包含K—13空空导弹在内的米格—21战斗机制造技术转让给中国,中国由此开发出第一代空空导弹——“霹雳—2”。
在中国科技人员的努力下,“霹雳”导弹家族的新成员不断增加,形成了系列:“霹雳—3”“霹雳—4”“霹雳—5”“霹雳—6”……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中国成功研发出达到世界空空导弹第四代水平的“霹雳—12”中距空空导弹。
目前,中国国产歼—10、歼—11B战斗机都配备了“霹雳—12”。军事专家披露,在“霹雳—13”和“霹雳—10”这对“霹雳双雄”正式服役前,“霹雳—12”和“霹雳—8”组合基本能满足解放军航空兵的制空作战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