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谈判提条件
一旦进驻或将中国化
据俄媒报道,中国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引进俄罗斯S-300导弹,经过一段时间适用后,积累了丰富操作和使用经验,也为日后的国产化奠定基础。然而,一去经年,旧有的导弹型号已不能完全适用现代作战需求。于是,中国将目光瞄准了性能更优异的S-400。
俄罗斯军事技术合作局局长亚历山大·福明此前曾向俄媒透露,俄中双方正就供应S-400“凯旋”防空导弹系统进行磋商,同时就采购数量和价格进行谈判。甚至有消息人士称,普京已经原则同意向中国出售该项装备。但俄媒称,即使双方达成了具体协议,中国军队得到S-400防空系统的时间也不可能早于2016年。
事实上,综合外媒的报道分析,俄罗斯向中国出售S-400防空导弹系统的计划,已被拖延多年。据俄罗斯《生意人报》透露,中国希望购买S-400的消息,最早出现在2011年。俄方在2012年也确认,中国希望尽快引进S-400。此后一段时期,各种消息满天飞,真真假假很难辨出。直至今年,俄官方才传出将对中国出口S-400开绿灯。
一路曲折,也有前科。众所周知,俄罗斯的苏-27战机、基洛级潜艇以及各种轻武器,都是军火市场上的香饽饽,也为俄罗斯换来了巨额外汇。而近年来,中国的武器出口后来居上,甚至在某些领域抢了俄罗斯的“蛋糕”。以前,中国也曾是俄罗斯武器装备的最大买家,但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发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成为主流,物美价廉的“中国造”让俄罗斯不得不提防,生怕S-400成为下一个苏-27。于是,拉锯式的谈判、不断严苛的限制条件便成为双方的家常便饭。
基于这样的考量,S-400引入中国自然不会很快。有消息人士透露,俄军方曾声称,在对外出口之前,俄军应装备足够数量的S-400武器系统。因为俄官员担心,中国若得到这种武器系统的技术,就会在其基础上制造自己的产品。
一旦S-400入驻中国,可能直接影响中国空军的防空格局。比如,对现有低空导弹营进行调整,逐步形成高低搭配的全方位防空体系。此外,还有可能会与中国最新研发的高技术进行融合,研制具有中国特色、适应在中国作战的改进型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