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炮的研制
现代意义上的战斗机机炮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期的二战期间。第一种可靠、高速发射、皮带进弹的机枪于1930年服役,具有7.62毫米和12.7毫米两种口径;之后出现的是20至30毫米的中口径机炮,可发射高爆 弹头,适合对付大型目标,但射速较慢,因此对付目标小且动作灵活的战斗机时命中率较差。
1942年德国空军为了全世界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Me 262,要求毛瑟(Mauser)公司研制一门射速每分钟1,000发、炮口初速1,000米/秒的 新型机炮。毛瑟公司根据左轮手枪的原理,在1943年推出了20毫米的MG213转膛式加农炮,只有一根炮管,但有五个炮膛,因此同一时间内可完成进弹、击发、退弹的动作,可以在小空间低重量的限制下提高炮弹的 射速。二次大战后许多国家的机炮,如:美国的M39、英国的阿登(Aden)、法国的DEFA、瑞士的206RK,都是MG213的仿制品。
1946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获得国防部火神项目(Project Vulcan)的一纸合约,负责 研制一种射速破纪录的机炮,项目的成果就是根据南北战争期间加特林(Gatling)机枪原理所研制的20毫米六炮管M61机炮。M61首先装备了1954年首飞的F-104星式战斗机(Starfighter), 射速每分钟4,000发,炮口初速1,030米/秒。改进型M61A1机炮目前装在F-15、F-16、F/A-18、F-22等战斗机上,射速提高到每分钟6,000发。M61系列是全世界最多 战斗机使用的机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