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武装直升机诞生的“摇篮”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张天南 崔连军 秦智勇责任编辑:李文慧
2017-08-24 17:05

来到中国直升机大本营之一的航空工业昌飞公司采访,有两点印象颇深。一入昌飞,就感受到国家军工一级保密单位的“礼遇”:进厂区要办证,进科研楼要被盘查,有些资料不能借阅,好不容易进了车间又只许看不许拍照。厂区的“方言”,是一种东北口音夹杂景德镇口音的腔调。很多当年从哈尔滨迁来的老职工聊起自己的身份,说既不是北方人,也不是南方人,而是昌飞人。看似两件不相干的事情,背后却有割不断的渊源——因为,这里是大名鼎鼎的中国军用直升机制造厂。

天津直升机博览会,武直10进行编队表演。陈迪波摄

初心:造中国人自己的直升机

抢险救灾,它们是穿越高山深谷的“空中生命线”;万里海疆,它们是联结舰船与蓝天的“空中警戒线”;大漠戈壁,它们是开展实战化训练的“空中突击队”;……作为现代航空飞行器中的高精尖产品,直升机日益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防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作为国内仅有的两家国家重点直升机制造企业之一,“昌飞造”屡屡向世人惊艳展示——国庆60周年大阅兵时,飞过天安门上空的10架直-8出自这里;与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相媲美、有“树梢杀手”之称的直-10产自这里;采用全数字化设计和制造技术、可搭载小型无人机的直-11WB轻型武装直升机也来自这里。一个人只有历经沧桑才能更加坚韧,一个企业唯有历经磨难才能更加强大。“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一个星期天,在效外的赣北吕蒙机场,有一群眼眶浮肿、声音沙哑的中国直升机人,正顶着烈日为直-8的电磁兼容性试验而忙碌着。”在昌飞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周新民的办公桌上,一本名为《大河奔流》的书中,讲述了直-8的那段往事——当时电脑还未普及,这些人靠着长尺、游标卡、千分尺测量计算,夜以继日地绘制着直-8一飞冲天的蓝图,直到1989年,首架直升机交付部队。也许,书中所描绘的年代对许多年轻人来说有些陌生,我们不妨撷取另一个片段,去感触昌飞人的“初心”。2008年,汶川地震,直升机紧急前往救援。但集结在灾区的150架直升机中,绝大部分是国外的品牌,这深深刺痛了昌飞人的心。“地震过后,国人对直升机有了更深的认识,加之现代战争中直升机作用日趋凸显,打造先进的直升机就是打造新型陆军。”周新民告诉记者,对昌飞而言,这是不可错失的发展机遇。2009年,昌飞完成了17个型号的科研任务,同时还交付近20架飞机。这在当年,被业内人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对于每一位昌飞人来讲,初心就是造中国人自己的直升机,让部队用上安全可靠的国产装备。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