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战区陆军某旅着力锤炼基层指挥员打仗本领——
三道指令,折射指挥方式之变
■任泽滔 解放军报记者 黄昆仑 特约记者 童祖静
“你部负责突破‘敌’左翼防御前沿,打开进攻通道,保障后续分队向纵深突击。”
日前,一场多军兵种联合作战训练火热进行。让东部战区陆军某旅二营严营长没想到的是,战斗打响后,上级指挥所下达了一道“任务式”作战指令——只有清晰的作战目标、关键任务和资源调配,没有附带行动方案,也没有指定突击路线。这让他顿感“压力山大”。
“将指挥权下放到营一级,由营指挥所根据任务特点自主指挥,旨在锤炼营连指挥员的自主决策水平和战场指挥能力。”该旅领导介绍,此次训练,他们将“层层请示、闻令而动”的“集中式指挥”变为“下发任务清单”的“任务式指挥”,让各营自行明确核心任务、行动时限和协同节点,框定自主决策边界,着力解决以往训练中常见的因等待指令贻误战机、营连指挥员应对突发情况能力不足等问题。
“从‘指令链’到‘任务网’,倒逼每个作战单元成为会独立思考的‘大脑’,在炮火硝烟中提升自主决策能力。”营指挥车内,严营长与其他军兵种部队联络员一起,紧盯屏幕研判战场态势,对照前期侦察获取的情报信息,自主拟制各队组的作战行动方案和协同计划。
记者在训练现场看到,各分队根据战场实际情况灵活采取行动。三连在突击中遭“敌”反冲击,连长没有像以前一样请求支援。他通过仔细观察发现,附近工兵班组正准备爆破清障,就与他们协商延迟起爆,以便组织官兵利用爆破烟尘掩护展开反击;四连在通信遭“敌”干扰的情况下,通过协同电台与临空直升机建立通联,引导火力打击……
“‘任务式指挥’不是简单的‘放手’,而是更高层次的‘统筹’。”该旅作训科毛参谋介绍,训练中他们通过一体化指挥平台实时掌握各作战方向战场态势,一旦某个方向出现偏离总体作战意图的情况,便会及时发出“意图提示”进行校准,防止联合协同失序,实现整体作战目标稳步推进、局部作战行动灵活应变的效果。
“一营尚未到达预定协同位置,你部突击速度过快,易遭‘敌’反包围,立即放缓进攻速度。”正当二营快速突击时,第二道指令突然传来。原来,友邻一营在进攻过程中遭“敌”支援火力打击,难以快速突破“敌”防线。如果此时二营继续向纵深突击,将面临孤军奋战的局面。接到这道指令,严营长立即命令各分队放缓进攻速度,并利用这一时间窗口完成油料补给和弹药补充。
战斗继续进行。二营在向目标高地突击时,遭“敌”多个坚固火力点反击,利用现有武器无法对其造成实质性毁伤。严营长与火力参谋通过分析研究“敌”火力点分布情况和位置信息,准确测算诸元并结合本级行动态势,决定向上级指挥所申请空中火力支援。
“10分钟后,战机一批两架实施火力支援,持续时间两分钟,注意协同。”不久,第三道指令下达至营指挥所。
“申请其他军种火力支援并不难,难的是将申请火力支援的需求‘算’精准。”严营长告诉记者,以往申请火力支援,支援力量到达后,如何展开后续行动需等待上级指令,容易导致本级行动跟进不及时,可能错失最佳进攻时机。“如今,我们在申请火力支援前,先精确‘算’准自己的需求,支援力量一到达就自主联合展开行动,实现‘无缝衔接’。”严营长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空中火力打击刚结束,二营突击分队迅速发起冲击,利用火力毁伤创造的有利时机,一举攻占目标阵地,圆满完成训练任务。
三道指令,折射指挥方式之变。该旅领导介绍,下一步,他们计划将复盘检讨梳理出的“问题清单”转化为训练改进的“目标清单”,将战场态势感知纳入营连考核指标,推动战斗力建设稳步提升。
短 评
培养更多能战善谋的一线指挥员
■王月庭
习主席强调指出,要把指挥员训练突出出来,拿出有效举措,加快增强各级指挥员筹划指挥打仗能力。战场上,指挥员的指挥能力和决策水平,对任务成败、战争胜负起着关键性、决定性作用。尤其是未来战争对抗强度大、涉及领域多、行动烈度高,这对指挥员的临机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年来,随着联合训练走深走实,指挥权限逐级下放,如何提升营连指挥员的自主决策、临机指挥能力,成为摆在各部队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东部战区陆军某旅积极推动指挥方式变革,从以往的“照计划打”转变为如今的“按变化调”,既给一线指挥员自主决策、随机应变提供了空间,又通过总体调控和协同指挥把握战场主动权,让每个层级都能在战斗力坐标系中找准定位、精准配合,实现“1+1>2”的作战效能。
战争是武器装备的对抗,也是各级指挥员作战谋略和指挥能力的较量。制胜未来战场、打赢未来战争,呼唤更多能打仗、善指挥、精谋略的一线指挥员。各级应更加注重对指挥员的培养和训练,在难局中砥砺打赢本领,在危局中锤炼血性胆魄,在险局中提升能力素质,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