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首页头条>>旧链接>>正文

揭秘中国礼仪兵

来源:中国国防报·军事特刊责任编辑:牛晨斐2014-06-13 17:31
共和国礼炮部队 资料图

3秒钟内完成开栓、递弹、装填

如同一尊尊墨绿色的雕像,身姿挺拔。跪在礼炮旁,开栓、装填、递弹,干脆利落。“轰———”这震耳欲聋的礼炮声就是这支部队独特嘹亮的呼号。

 一枚枚闪着铜色光亮的、重达2.5公斤的炮弹清晰地印着“中国制造”。而礼炮部队的官兵们,也是骄傲的“中国制造”!

“响数必须绝对准确;响声必须在同一点上;礼炮鸣放必须与国歌声同步;礼炮兵必须形象一流,动作规范。”按照这4个严苛的标准,礼炮兵们训练时一跪就是几个小时,既要保证身形不晃动,还要不影响操作效果。战士们腿跪肿了,膝盖磨破了,在5米长的炮位上留下了一个个圆圆的膝坑。为了将开栓、递弹、装填这3个动作在3秒钟内完成,他们手上的老趼长了又磨,磨了又长。平均每天,他们都要跪立1000次,开栓装填炮弹1000次,在短短的5米炮位间往返跑动5公里之多!

一天下午5时,为欢迎马达加斯加贵宾,礼炮兵提前就位。突然,一阵狂风骤起,翻滚的云层犹如一张巨大的帷幕,黑压压地向广场上空袭来。

“哗”地一声,倾盆大雨接踵而至。迎宾仪式临时改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举行。仪仗队、军乐队和其他工作人员都进入大会堂,唯独礼炮兵一动不动地跪立在礼炮阵地上。

被雨水冲刷得更加明亮的帽檐下,细密的水滴交织成一张张“珍珠帘”。战士们依然一动不动,成了天安门广场上一尊尊墨绿色的雕像。早已躲进采访车里的外国记者们被这一幕感动了,都将镜头伸出车窗记录下这难忘的一幕。

礼炮兵们都有一条特殊意义的皮腰带。在这条腰带上,战士们用密密麻麻的字迹,如数家珍般记下了他们服役期间完成迎宾仪式和重大庆典活动鸣放礼炮的时间和次数。当兵两年,一名礼炮兵至少要在天安门广场参加30次以上的礼炮鸣放任务。由于长时间高分贝炮声的震动,战士们的听觉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但他们心中永远激荡着一曲祖国至上的交响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