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云南腾冲参战老兵李绍天与家乡人民的“双向奔赴”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作者:张国民 屈 麟 欧阳治民 责任编辑:杜汶纹
2025-11-19 10:54:57

云南腾冲参战老兵李绍天与家乡人民的“双向奔赴”——

30米“拥军巷”见证39载鱼水情

■张国民  屈  麟  中国国防报特约记者  欧阳治民

李绍天在腾冲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给孩子们讲述战斗故事。

腾冲市军地为方便李绍天出行修平扩宽的巷道。杨青云摄

立冬时节,云南省腾冲市来凤山旁的一条1米多宽、30米长的巷道格外热闹。这条位于该市腾越街道山源社区的小巷子,连日来成为腾冲市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和社会各界群众的热门打卡地。

一条小巷子缘何成为“热门打卡地”?这背后有一段延续39年的拥军故事。一个阳光和煦的午后,记者采访到故事的主人公——78岁的参战老兵李绍天。

李绍天是腾冲市腾越镇人,1969年1月入伍,在驻滇某部服役。1984年12月,在一次战前侦察时,他不幸触雷,听力、视力严重受损,左腿截肢。

“负伤后,我被送回后方治疗,经历大大小小的手术十几次……”1986年,伤情有所好转的李绍天,主动申请回到腾冲老家进行康复治疗。回到家乡后,地方政府经常组织人员看望慰问李绍天,帮他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一次,时任腾冲县委书记段时中看望李绍天时发现,他家门口的巷道狭窄,台阶多、沟坎多,每次出行都要“人椅分离”才能通过。

“这个问题要解决!”了解到与李绍天家一墙之隔的单位是腾冲一中后,段时中当即召集县文教局、城建局和腾冲一中负责人现场办公,决定把一中的围墙往后挪一米,修平扩宽巷道,方便李绍天出行。很快,由县里拨款、一中师生积极参与,一条宽1米多、长30米的巷道顺利建好。不仅如此,腾冲一中还在新建围墙时特意为李绍天留了一道小门,方便师生上门帮他做家务。

“家乡人民如此厚爱我,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享清福!”李绍天告诉记者,在家乡人民的关心照顾下,他的身体逐渐康复。为了回报家乡的关心关爱,他主动参与社区工作,积极投身公益事业。1997年,李绍天被推举担任腾越街道山源社区居委会委员、治保调解委员会副主任。对这份没有报酬的工作,李绍天格外重视。哪家有矛盾、邻里起纠纷,他总是随叫随到,耐心化解。该社区原主任张明成告诉记者:“一次夜里两三点,张家两口子闹矛盾,李老听到声音后,主动上门调解,居民们亲切地称他为‘有难必帮的李老兵’。”

2012年至2022年,李绍天连续两届当选原腾冲县、腾冲市人大代表。为了不辜负群众的信任,他经常深入群众,倾听他们的呼声,为他们解难题、办实事,并积极建言献策。2017年,李绍天被评选为“优秀人大代表”。

这些年来,为了回报腾冲一中对自己的关爱,李绍天主动担任包括腾冲一中在内的多所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2022年9月,李绍天以“为祖国战斗,是军人最大的荣幸”为题,为腾冲一中上“开学第一课”。他讲述的从军经历和战斗故事,深深打动全校师生。当年刚上高一的新生周子杰,听完他的课后立下报考军校的志愿。3年来,周子杰始终铭记李绍天“书本知识要学扎实,身体筋骨要练结实”的叮嘱,认真学习,加强锻炼。今年9月,周子杰以优异成绩被国防科技大学录取,圆了自己的军旅梦想。

11月上旬,在云南省军队离退休人员服务中心组织的“人民不会忘记·云南省军队离退休干部口述历史”系列视频展播活动中,李绍天深情讲述这段腾冲人民崇军拥军的往事,这段延续39年的拥军故事被媒体报道后,立即引发广泛关注,“拥军巷”的故事流传开来。

夕阳西下,李绍天领着记者,走过专门为他留下的小门走进腾冲一中的“尚武路”。对路边校园文化墙、国防教育宣传栏上的军队英模、双拥模范人物,李绍天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2013年以来,腾冲一中已有105名学生考取军校。2023年,学校还被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认定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

“这里面有你的功劳!”当记者向李绍天竖起大拇指时,他谦虚地说:“家乡人民和一中师生的关心鼓励,让我度过了最困难、最消沉的日子。我做得再多也不足以回报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