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美国航天局公布的“新视野”号探测器13日拍摄的冥王星(左)及其卫星卡戎的伪色照片。 新华社 发
美国各大新闻客户端14日的突发新闻推送内容,主要就两件大事:一件关于伊核问题,一件关于美国“新视野”探测器。不少媒体后来干脆援引伊朗总统鲁哈尼推特中的话做新闻标题:伊朗核协议达成打开“新视野”。
前一件事紧张严肃,后一件则浪漫多情:十年跋涉,历尽艰险,迄今速度最快的人类探测器“新视野”终于见到了“有心”的冥王星。匆匆一见之后,距地球超过52亿公里的“小新”,如今已向更远的深空飞去,不再复返。
“新视野”对冥王星的匆匆一瞥,要花掉7.2亿美元。这一长达数年的单程“约会”,究竟有多重要?
1965年,也是在7月14日,“水手4号”探测器飞掠火星,成为人类探测器首次近距离观测另一星球。随后的50年间,人类探测器先后飞抵太阳系八大行星,而曾经的第九大行星冥王星却因距离遥远,从未迎来人类探测器。
50年后的同一天,“新视野”飞抵冥王星,这简直比科幻作品还令人称奇。“新视野”的这一瞥,不仅让人类终于看全了太阳系原“九大行星”,更代表人类完成了行星际观测“第一阶段”的任务。
对于人类探索太阳系而言,这绝对算得上“高光时刻”。飞离冥王星,进入太阳系边缘的柯伊伯带,“新视野”将成为首个探测这一神秘世界的人类探测器,重新定义人类对太阳系探索的边界。美国航天局称,那里可能隐藏着数以千计的冰冻岩石小行星,深藏着太阳系形成的秘密。
对于太空探索,这一“约会”的意义更加深远。“旅行者1号”进入星际空间后,其探索未知的精神点燃了无数人,特别是年轻人对太空科技的热情。当年为冥王星命名的,就是一名11岁的小女孩。“新视野”完成“约会”后,一名小女孩当天在地面任务控制中心向斯特恩等专家提问,飞过冥王星后,“新视野”目前执行额外任务的目的是什么,“是去探索柯伊伯带的原始天体,还只是为了获得项目资金?”
正如美国航天局局长查尔斯·博尔登所说:“我知道,今天我们已经通过这一巨大成功激励了一代人去探索。我们期待未来的发现。这对科学和探索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胜利,我们真正、且再一次拓展了人类的潜能。”
当然,这一“约会”最直接的影响,莫过于人类对冥王星的认识。冥王星没少改写教科书,而这一次要做的,也许首先是给冥王星“换个头像”。
从1930年发现冥王星时看到的一个光斑,到如今比较清晰的星球表面图像,人们关于这颗遥远星球的认识已经发生革命性变化。
依据最新数据,科学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结论。比如,“新视野”的观测,帮助确定了冥王星为柯伊伯带最大天体,长达数十年的争论就此结束。再比如,直径大于预期,意味着这颗矮行星的密度小于预期,内部含冰部分所占比例更大,大气对流层比模型预言的更浅等等。
(据新华社洛杉矶7月14日电 记者郭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