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共赢:升级“合”与“作”
歌德有言:“知并不够,我们还须行动;思并不够,我们还须实干。”
在破坏性力量和发展机遇并存的世界,全球经济治理的各个主体若想取得共赢,需要新的合力与务实工作。如果说前几年是全球经济治理新范式演化的理念期,2016年则是这些理念机制的早期收获期。
不少令人振奋的成果已经出现。总部设在上海的金砖银行不久前宣布总额8.11亿美元的首批贷款项目,用于支持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的多个绿色能源项目。今年初才正式宣告成立的亚投行已经批准了4个投资项目,除了一个项目是独立融资以外,其余3个是与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原有国际开发机构合作融资。
这些项目对新型国际开发融资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同时以实际行动打消了对亚投行挑战原有国际金融机构的疑虑。
气候变化方面,4月22日在纽约签署的《巴黎协定》背后,人们看到美国与中国两个经济规模最大、最具系统性影响国家的握手。
新的全球经济治理更加注重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其中基础设施尤为凸显。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目前全世界仍有约12亿人缺电,24亿人没有足够的卫生服务。全球每年基础设施投资缺口达1.5万亿美元,而所有多边投资银行只能提供10%的资金。新的国际开发资金涌入基础设施领域,“中国找对了抓手”,国际评论家这样说。
中国“十三五”规划专设一章讨论“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这充分说明在全球经济治理领域,中国的全球责任感已经不同以往。尤其是,中国对全球经济治理的理想体现在“一带一路”倡议上。
习近平主席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根据古丝绸之路留下的宝贵启示,着眼于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梦想,为世界提供的一项充满东方智慧的共同繁荣发展的方案。3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在发展中完善、在合作中成长。中国以共商、共建、共享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原则,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为指引,以打造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为合作目标,得到沿线国家广泛认同。
“中国在实现经济转型与推进全球化之间娴熟地保持了微妙平衡,全世界都将关注中国并从中汲取经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说,相信今后“中国能够善用其领导力,为自己也为全世界设立正确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