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秘
中国如何办“峰会”?
20日,亚信峰会将在上海召开。应邀出席的各国元首开始陆续抵沪;上海普通市民则觉得“安保严了,花坛多了”。亚信峰会在即,上海已经进入了“亚信时间”。上海亚信峰会是中国今年最重要的“主场”外交之一。上海如何迎接这场亚洲盛会?各国领导人抵达中国后如何接待、会议活动如何安排、外国代表团参会的费用谁来“埋单”?
接待
多国元首聚一起接机很关键
亚信峰会期间,将有11位国家元首、1位政府首脑和10位国际组织负责人抵沪参会。如何接待安排,以及如何确保安全,需要充足的准备。
从2001年上海APEC峰会之后,中国成功举办了中非论坛北京峰会、奥运会、世博会、博鳌论坛等一系列大型会议和活动。外交部公共外交咨询委员会委员陈明明对记者表示,经过了十几年的经验积累,中国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做法,完全有能力举办国际大型会议。
外交部礼宾司原代司长鲁培新在上海APEC期间担任了礼仪大使。据他回忆说,其实工作很简单,主要是去机场,负责为与会的各国领导人接机。真正令鲁培新印象最为深刻的,是2006年中国举办的中非论坛北京峰会。“当时48个国家的领导人和代表都来到中国,规模是最大的。”他说,“外交部动员了很多人,组织了一个接待班子。”
举办大型国际会议,接待多位领导人,在礼宾方面要颇费心思。鲁培新说,在2006年中非论坛期间,考虑到可能会有几个领导人坐同一个航班抵京的情况,那么谁先下,谁后下,就是个问题。最后,礼宾司制定了方案,按照担任总统时间的长短来决定下机的次序。在2006年上海上合峰会期间,礼宾司安排与会国按照其国名的拼音字母顺序发言,这主要是为了照顾俄罗斯,同时又可以令各方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