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苏巴什佛寺遗址(2010年9月21日摄)。苏巴什古城遗址位于新疆库车县城东北18公里处,曾经是古龟兹国著名的雀离大寺,这里曾盛行的佛法对中原地区产生过巨大影响。 6月22日,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新华社发
“丝绸之路”连接了两个文明——东亚古老的华夏文明和中亚历史悠久的区域性文明;见证了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之间的交流;促进了佛教、摩尼教等宗教在古代中国和中亚等地区的传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考察报告说,作为连接东西方世界的第一条道路,“丝绸之路”不仅运输货物,还被赋予了精神认同性。通过“丝绸之路”,技术得到了传播,思想得到了交融,东西方第一次如此大范围进行交流,增进了彼此的友谊和理解。
而从历史深处流出的“大运河”,打通了文明水路,也促进了国内各民族以及中国与邻近国家和地区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逐渐形成了大运河的精神内涵——城市与自然、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曾说,文化遗产是跨越地域、种族和民族,联系人类心灵的纽带,是一种和平的力量。诚然,申遗本身就是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继承和传播的有力实践。
以“丝绸之路”为例。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丝绸之路”整体性研究项目后,多次组织国际性科学考察。这条路联接了26个国家,虽然此次申遗只涉及三国,但从2006年正式启动“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遗项目至今,先后参与的国家多达12个。单就语言而言,中哈吉三国签署的协议文书就涉及了五种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