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国内新闻>>时政要闻>>正文

回望“九一八” 听历史对现实的回声

来源:新华网作者:郝薇薇责任编辑:吕欣彤2014-09-18 06:53

1931年的日本,“布国威于四方”的扩张主义日益膨胀,以战争打破一战后的亚太格局继而称霸世界是其“征服满蒙”的动因。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这是1927年时任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对日本政府以对外侵略为内核“大陆政策”的赤裸表达。而 “九一八事变”元凶、日本关东军作战参谋石原莞尔更是鼓吹,“西洋文明中心”的美国与“东方文明中心”的日本必将开战,为赢得对美战争,及早解决“满蒙”问题是“日本唯一的活路”。

1931年,按捺不住扩张冲动的日本在国内危机的催化下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这是日本争夺亚洲霸权和走向发动世界战争的起点,在日本的冲击下,一战后建立的脆弱国际体系在中国东北出现断裂。

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召开的华盛顿会议,限制了日本的海军军备,遏制了日本在远东的扩张,重新分配了列强在亚太的利益。然而,“九一八事变”,日本以战争手段强行突破华盛顿体系的束缚,打破了华盛顿会议所确立的亚太政治格局。

非但如此,“九一八事变”还对一战后的短暂和平造成了严重冲击。1928年,在和平运动涌动的背景下,英美法德日等国在巴黎签订了《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即《巴黎非战公约》。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普遍性国际公约的形式,正式宣布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日本的对华侵略粗暴践踏了《巴黎非战条约》,后者成为二战后审判日本战犯的重要法律依据之一。

令人费解的是,在自己大力建造的国际新秩序遭到日本军国主义挑战之时,英法美等国却采取了观望与绥靖的政策。“九一八事变”之后,丘吉尔在给当时英国首相鲍德温的信中写道:“日本在地球的另一端,它对我们的安全不会产生丝毫的威胁,它没有同我们冲突的理由。同日本的战争是不可能的,任何有理智的政府都不必去考虑它。”

然而,谁又能料到,十年之后,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入侵英国治下的香港。数以千计被俘的盟军士兵被押至“九一八事变”爆发地沈阳做了苦工。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当前,安倍政府加速推行所谓“军事正常化”,增加国防预算,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解禁集体自卫权,其“阉割和平宪法”、挑战二战后国际秩序的行径,令人生忧。俄罗斯学者亚历山大·萨姆索诺夫指出,日本快速提高军力的计划破坏了现有的国际关系,这个国家难以遏制地想恢复自己作为地区中心力量的地位,妄想成为“亚太地区的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