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海防边防之城
一部近代史,中国多患难,海边防尤甚。
正因为如此,对于旅游者,这是一片诗意浪漫的海域,这是一幅壮阔与妩媚融为一体的画卷。而对于防城港军民来说,山海之间是沉甸甸的责任。
“一寸海滩一寸血,大风起处英魂飞。”
——这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御敌于海防时留下的悲壮诗篇;
“其为我界无疑,尺寸岂能沦丧。”
——这是清朝的地方官员,面对骄横的外国殖民者,以命相拼的慷慨陈词;
……
记者在采访中,为千百年来一直回荡着的那些血性忠勇的山魂海魄而震撼着,同时,更为今天的许多关于海疆、关于国土的新闻所感动。
今年3月,防城港市的一项举动,引来了热议。
高速发展的防城港市急需资金,资金刚一到位,市里立即按计划拨出1000万元,用于市国防综合训练基地建设,至此共投入6000万元。
对此,个别同志表示不解:“资金用于企业,当年就可以产生效益,而用于综合训练基地,十年也赚不到一分钱。”面对疑问,市领导郑重地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投资赚钱与保卫中华民族宝贵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两者孰轻孰重?
在经济建设中优先考虑国防建设的需求,防城港市不单有这样的认识,更有这样的魄力。
几年前,一份高速公路建设方案递交到防城港市里讨论,市领导看过之后当即指出:“为什么没有把沿线驻军的情况纳入高速路规划,这笔开支省不得!”
这些年来,防城港市在兴建公路、水利、通信等大型工程建设项目时,均把军民融合发展作为重点,投入建设资金近9亿元,构建起一个由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组成的军事交通运输立体保障网络。
防城港军分区要加快边海防信息化建设,市委、市政府及时协调市科技局、电信局和财政局等相关部门与部队组成项目建设攻关组,并将部队的这一项目纳入地方科技发展体系。在确保军事安全的情况下,军分区共用地方通信光缆,共享其他科技设备资源。项目攻关组接连攻克了多个技术难题,高效建成了边海防信息化智能管控系统。如今,坐在防城港军分区作战指挥室,上千公里边海防线上的值勤哨位尽收眼底。
防城港市有近600公里海岸线,为此,市里专门修建了海防执勤道路、桥梁。同时,还建有海防执勤专用码头、监控中心、网络信道……
这是一个正在向国际性商贸大港的方向努力前行的新兴城市,站在政府大厅,他们的发展远景、目标规划令人振奋,但久久撞击记者心头的是许多防城港人时常提及的话: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防城港之所以得名,就因为它是海防之城、边防之城,无防既无城,亦无港。
永远有多远,永远就在眼前。
(《解放军报》2014年9月29日第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