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上午10时,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习近平出席仪式。中新社记者 廖攀 摄
以“楚大鼎”为原型等比放大
“国家公祭鼎”采用“三足两耳”的器型,以在安徽寿县出土的东周时期用来祭祀的礼器、最大的圆鼎“楚大鼎”(又称“铸客大鼎”)为原型,按等比例放大铸造。
“国家公祭鼎”高1650mm,鼎上外口径1266mm,内口径1156mm,鼎耳高498mm,鼎足高915mm,底座为高450mm,长宽各2000mm的黑金沙石,铭刻有“国家公祭鼎”五个篆体鎏金大字。铜质的鼎身和铜质的底座重2014公斤,石质的底座重1213公斤,象征2014年12月13日,举行首次国家公祭。
南京艺术学院院长邬烈炎率领的团队参与了“国家公祭鼎”的器型、鼎身和底座纹饰设计,邬烈炎向新京报记者介绍说,“国家公祭鼎”的放大比例考虑到了纪念仪式现场的环境,还需做到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现有纪念碑、和平大钟、灾难墙等其他纪念物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