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国内新闻>>正文

莫言:中国现在的反腐力度超过了我的想象

来源:红旗文摘作者:景延安 韩亚栋 李放责任编辑:康哲2015-02-09 23:00

腐败不仅仅是官场的事,当然社会风气坏了,官员应该负首责。“官风不正,民风必歪”。

问:最可怕的腐败是社会价值观的腐蚀堕落。在扭曲价值观的笼罩下,人人都是受害者,人人又都裹挟其中。要使掌权者真正做到从不敢腐、不能腐到不想腐,您有哪些建议?您认为我们应该怎样构建“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文化?

莫言:我讲两个亲身经历的故事。

第一个,我的一个亲戚,他平常谈到社会,是义愤填膺;提到腐败,是痛心疾首。去年正好他的一个孩子中考,缺5分才能进我们县里的重点中学。他找到我,说这个你一定要帮忙,就差5分,无论如何得让孩子上重点中学,我们不怕花钱,该送就送。我就刺儿他,我说你每次见到我,都痛骂腐败,痛骂贪官,你让我送钱,我如果送了,人家接受了,那不就制造了一个贪官,我去送,我就是在行贿,这不是跟你平常说的不一样了?他说,这是两码事,我的孩子要上学了。

第二个,前不久搭我朋友的车,车子停在路边。我们要走时,来了个看车的要收20块钱。我的朋友很有经验,给他10块钱,说不要发票,那个看车的人很平静地把钱揣到兜里。这个看车的人也有一点小权力。本来20块钱,那么不要发票10块钱,这10块钱肯定进了他自己的腰包了。

我想一个最根本的认识,就是要认识到人性的弱点,然后根据人性的弱点来建设防范的制度。

至于廉洁光荣、贪腐耻辱的观念,实际上早就有了,我们传统文化里一直有这个,我们传统戏曲也一直把它当作很重要的内容,反复地表演。这种长期的熏陶和教育,自然会发挥巨大的作用。但是我想教育必须和制度建设相配合。因为教育对部分人确实会发挥作用,但是不可能对所有的人都发挥作用。对廉洁光荣、贪腐耻辱这类传统文化的训诫和教化作用,当然可以大搞这种宣传,但必须把这种宣传建立在制度建设的前提之上,建立在对人性弱点制约制度的前提之上,这样双管齐下,效果才更好。

我坚信千百万人的善念,会形成一种巨大的道德力量。这种道德力量会使很多丑恶现象得到限制,使很多不正确的东西得到校正。

问:确实我们很多人说起不正之风都很痛恨,但是涉及到本人,却又要把自己置身于外。这种风气的改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必须久久为功。

莫言:不是一朝一夕能奏效,而且确实人们都应该有点反思精神,不能光拿眼睛盯着别人,盯着官员,光看到贪腐的这种黑暗面,也应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把我放到这样一个位置上,我能不能把握住自己。人实际上经常需要一种外力来观照自我,借一种外部的正确的向上的精神力量,不断地校正自己内心的东西,最终达到对自己欲望的克制。优秀文学作品对人就有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人们看到善的力量、正义的力量,最终会战胜丑恶。我坚信千百万人的善念,会形成一种巨大的道德力量。这种道德力量会使很多丑恶现象得到限制,使很多不正确的东西得到校正。这样坚持下去,社会的整个风气就会变得越来越好。

一直有创作反腐题材小说的想法,目前正在认真构思准备。

问:当年您花了三十多天写了《天堂蒜薹之歌》,现在反腐败火热的实践,是否会激发您创作反腐小说的愿望?

莫言:一直有创作反腐题材小说的想法,目前正在认真构思准备。当然是用戏剧的形式来写,还是用小说的形式来写,还没有完全想好。但毫无疑问是在写人的。这个题材为什么非要写这样一些人物?因为在这样一种题材里面,应该是对人性能够挖掘得比较深。面对权力,面对金钱,面对这样那样的诱惑,对每个人都是一种考验,对每个人的灵魂都是一块试金石。把人物放在这样一种激烈的矛盾冲突当中去考虑,把人物灵魂放在道德、法律的这么一种显微镜下来研究,确实容易写得比较深刻。迟迟没有动笔,就是希望写出来让我自己首先满意,而且希望写得深一点。

(摘自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采访整理:景延安 韩亚栋 李放)

来源:红旗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