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国内新闻>>正文

侯中英:惨死在敌人屠刀下的红军师长 32岁牺牲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责任编辑:康哲2015-02-12 19:58

根据上述情况,中共前委决定,第二十军新建的第三师随革命委员会驻守潮汕地区,集中主力6500余人迎击东进之敌。9月28日,侯中英跟随起义军主力在揭阳县山湖(玉湖)附近地区同东路军遭遇,将其击溃,继向汤坑(今丰顺市)推进,在汾水村地区与敌再次激战。至30日,起义军伤亡2000余人,无力再战,遂向揭阳撤退。10月3日,起义军主力在流沙(今普宁市)与由潮汕撤出的革命委员会会合,继续向海丰、陆丰地区撤退。在经过流沙西南钟潭村附近的莲花山时,再次遭到敌军的截击,激战不胜,部队大部溃散。革命委员会和起义军领导人只得分散转移,余部1300余人进入海陆丰地区。侯中英也在战斗后流落到广州、香港,继续联络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准备再举义旗。

1928年春,侯中英冒着生命危险潜回家乡。当时全国一片白色恐怖,为了便于潜伏,他回来前还特地镶了一颗金门牙。侯中英回来后,村里人都问他:“这几年在外发财了?”侯中英回答说:“在南宁一个厂子当差,赚得不多。厂子因市面乱关门停工了,钱赚不成就回来了。”侯中英回乡不久,即与中共阳新县委领导人曹玉阶接上了线,并受对方单线领导。为了方便与曹玉阶及时联络,他发展了本村青年侯甫浚(后来改名叫侯政)为交通员。

这一年阳新久旱无雨,庄稼颗粒无收,粮荒严重。“农民们无米下锅,很多人被饿得啃树皮、嚼草根、吃观音土”,而地主们囤积居奇不肯借粮给农民,导致农民卖儿卖女、上吊、逃荒现象时有发生。曹玉阶对此心焦如焚,提出“没有饭吃的团结起来”的口号,并交给侯中英从地主手中夺粮的任务,还把3名秘密党员熊高才、侯星海、曹茂辉介绍给侯中英认识,以配合他的工作。同时,为了未来工作的需要,曹玉阶要求侯中英不要公开露面指挥大箕铺地区的夺粮斗争。接受任务后,侯中英立即和熊高才制定了奇袭夺粮方案。他们带领群众,突然出击,先夺了叶家庄地主家的粮,又夺了石家堍地主家的粮。在其影响下,夺粮斗争遍及阳新大冶,当时党中央的《上海报》对此还作了报道。

时隔不久,阳新大冶各集镇组建反动民团,大举清乡“剿共”。曹玉阶在一天夜里冒险赶到侯中英家中,指令侯中英、黄腊子等人寻机打入小箕铺敌民团,伺机将这一反动力量拔除。打入小箕铺民团后,侯中英先因识字当了小队长,驻扎北海村,后又因“功”当上了大队长。他利用已掌握的权力,对团丁进行进步的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觉悟,并从生活上关心他们,把大多数团丁团结在自己周围。

翌年1月底,中共中央军委派谢振亚赶赴阳(新)大(冶),指导当地军事工作。谢振亚到达后,即与中共湖北省委巡视员吴致民及阳新县委成员召开会议,讨论小箕铺民团起义问题。经过详细讨论,最后决定:侯中英加紧做好起义准备;县委手枪队、长枪队准备配合民团起义。起义时间经再三斟酌,定于2月9日农历大年三十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