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3月10日电 春节刚过,黑龙江桦川县种粮大户王铁人就从床柜里翻出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身份证、户口本,来到当地的农村信用社,通过经营权抵押贷到了8万元春耕生产资金。
记者近日行走龙江大地,虽然到处冰封雪漫,但来自基层的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正催生着黑土地春潮萌动,破冰前行。
放活土地承包经营权唤醒“沉睡资本”
2014年备春耕之际,黑龙江同江市绿农农业合作社5000多亩地因2013年洪灾大面积绝产,“五户联保”的贷款方式失了灵,理事长刘刚急得团团转。
失望之际,市里的农村土地资源综合服务平台给刘刚一个意外的好消息。按照平台的指导,刘刚挨家挨户走访社员,拿到身份证、户口本、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等复印材料,通过经营权抵押,从银行贷到75万元。“有了这个办法,我再也不用为今年8000亩地贷款发愁嘞。”刘刚说。
黑龙江省委财经领导小组秘书长、省发改委副主任臧国忠告诉记者,为了让农民拿到土地经营权进入融资市场的“身份证”,全省通过入户登记、土地丈量、四至标注等程序加快推进土地确权颁证登记,目前已在30多个县市推开。
克山县搭建起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对土地经营权认证、评估、登记、抵押。克山县副县长杨旭东说,通过该平台,目前全县已登记流转土地210万亩,办理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2万余笔。
记者在集贤县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看到,一沓沓账册本整齐地放着,农信社的信贷员拿着宣传手册,正给农民讲解土地承包经营权如何抵押贷款。
不少土地因多种因素一时难以确权该怎么办?肇东市从实际出发,对无争议、无纠纷、四至清晰的土地,经村乡市三级核实公示,由肇东市土地流转交易中心出具土地承包经营权“视同确权”证,给金融部门作抵押贷款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