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层出不穷 破解信贷“散小”难题
随着经营权的放活,农村金融改革在黑土地上不断创新。肇东市探索产业链担保信贷模式,把银行、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联结在一起。
因有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提供担保,龙江银行为肇东市一家合作社的7000亩水田放贷600万元。
肇东市农村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庞树军说,由粮食深加工和农资销售企业担保,金融部门给新型经营主体放贷,新型经营主体同企业签订合同,保证向企业采购农资或者销售农产品。2014年肇东市产业链信贷模式贷款总额已达到3200万元。
在桦川县,土地收益保证也可作抵押贷款。农民将土地经营权转让给佳木斯金成农村金融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再将土地承包给原农民经营,并向信用社出具愿意与农民共同偿还借款的承诺,而金融公司将从信用社得到一定数额的服务费用。去年桦川县农村信用社通过这种模式放贷8.2亿多元。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黑龙江部分地区蓬勃展开。在中国人民银行克山支行,工作人员演示了当地政府为农村信贷出资建起的信用评价系统,现在已经升级为“黑龙江省县域信用信息管理系统”。
记者在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中看到,克山县仁发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被评定为最高等级“AAA”,得分也是少见的90分以上。仁发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凤玉说:“看了合作社以往还贷记录良好,建行黑龙江分行主动找到我,不仅一次性授信1亿元,还把利息降到比其他银行更低的6.9%,我们合作社已成了银行争抢的‘香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