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将进入“有法可依”时代

来源:解放军报责任编辑:黄杨海
2015-07-21 03:41

中国互联网金融有望告别“缺门槛、缺规则、缺监管”的“野蛮生长”时代,纳入法治化和依法监管的轨道,“草根”的小微企业和普通居民也有了更多融资和理财的选择——

互联网金融将进入“有法可依”时代

18日,《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由中国人民银行、工信部、财政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这份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基本法”的文件,首次明确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并明确各互联网金融业态的监管职能部门。

“《指导意见》第一次从中央政策的角度肯定了基于互联网的金融创新,并系统勾勒了行政服务、税收、法律等基础构架层面的支持与鼓励举措。”网贷平台“积木盒子”创始人、CEO董骏等业界人士认为,以官方文件的方式为互联网金融“正名”,提升了行业从业者、投资者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信心。

“互联网金融将进入‘有法可依’时代,一方面促进传统金融向互联网转型,另一方面让互联网金融积极与传统金融融合。这是继‘两会’明确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之后迎来的又一大利好。”网贷平台“91金融”创始人、CEO许泽玮说。

“《指导意见》是我国官方发布的第一个系统性的顶层设计和框架安排。以这个文件发布为起点,中国互联网金融告别了‘野蛮生长’,进入规范发展阶段。”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说。

动动手指就能给亲戚朋友转账、给信用卡还款,上网购物、吃饭打车用手机就能结账,存款不再放银行而是购买余额宝或P2P理财——这是北京市民刘玉茹渐渐习惯的生活,也是互联网金融日渐渗透的一个缩影。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截至2014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6.49亿人,而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就达到3.04亿。《指导意见》的出台,千千万万的“宝粉”“基民”和P2P投贷人,都将在新的游戏规则中迎来新机遇。

专家认为,随着未来一系列细则落地,互联网金融将更显著地影响我们的“钱袋子”:对互联网支付“小额、快捷、便民”的定位,或许会让高度依赖支付宝、微信支付的年轻人改变购物转账习惯;互联网基金、互联网保险的相关规定,让消费者在拥有安全性、保密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可以尝试更多“赏月险”“高温险”这样好玩又个性化的金融产品……

没有担保,没有抵押,淘宝小店主冯冰强从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小贷”获得了4000元贷款,日利率仅万分之五。截至6月底,蚂蚁小贷已服务超过160万小微企业客户,累计贷款余额超过4500亿元,平均借款期限仅32天,碎片化的借贷方式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互联网金融具有很强的普惠和平权特质,它用新技术和新手段解决了传统金融体系无法解决的问题,最主要的三大受益群体是小微企业、中低收入阶层和偏远地区。”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认为,《指导意见》给互联网金融点亮了明灯,一系列利好不仅将激活互联网金融这一池水,更将有力地支持实体经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据新华社北京7月20日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