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战区海军某部加强“五小工”队伍培养——
平时能维护 应急可抢修
■王奕人 冯光明
“丁零零——”这天,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夜晚的寂静,南部战区海军某部值班室接到报告,门岗监控显示器出现故障。值班人员立即通知工勤班班长高嘉麟。经过他的检修,10分钟不到,显示器便恢复正常。
“以前遇到此类问题,可没这么快解决。”值班人员得知故障排除后,不禁感慨,“现在好了,‘五小工’队伍能力素质全面提升,基础维修能自主保障,关键时刻还可以顶上去。”
该部地处热带沿海地区,气候湿热,台风暴雨频发,基础设施老化速度较快。据该部统计,过去两年内,平均每个月维修营产营具30余次,高峰时期还会翻倍。这些官兵身边的小问题如果完全依赖社会化保障,不仅会增加经费支出,而且维修效率难以满足应急需求。
“能否加强基层‘五小工’队伍建设,提高自主解决问题能力?”一次座谈会上,该部官兵的发言引起了领导的关注。他们立即采纳了这个建议,并以“小修小补不出营,故障问题不过夜”为目标,制订水工、电工、木工、泥瓦工和油漆工“五小工”培养方案。随后,遴选一批学习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士兵骨干进行培养,邀请当地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化培训,通过理论讲解、手把手帮教、现地教学等方式,将“五小工”队伍打造成一支“平时能维护、应急可抢修”的保障队伍。
前不久,该部警卫勤务分队的饮水器出现故障。当时,受强台风影响,厂家维修人员无法进入营区,他们便请来刚刚结束“五小工”培训的战士王海洋。他很快排除故障,让原本“罢工”的饮水器恢复运行。
该部领导介绍,如今,“五小工”活跃在营区、营产、营具维护一线,只要战友需要,就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据统计,“五小工”培养方案施行以来,该部营房故障外修数量逐月减少、维修开支占比显著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