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守卫南沙21载,战友们赞他是华阳礁的“心脏工程师”

来源:解放军生活 作者:林锦岱 责任编辑:杜圣智
2025-11-25 15:38:40

“选择南沙,就是选择了奉献。”姚文武至今都忘不了在新兵连时指导员的这句话。

暴雨连潮,浪拍孤礁,防台风部署的命令已经下达。急促的警铃穿透了呼啸的风声,南沙守备部队驻华阳礁某部正在组织防风应急部署训练。

华阳礁的发电机房内,应急小组迅速抵达战位,沉着处置上级发布的各项“特情”。故障机组解列停车、备用机组启动并网……数十个口令和操作在短短几分钟内下达落实,现场一片紧张。伴随着引擎的轰鸣,供电顺利恢复。

“有应急小组在,我们可以放心了!”训练结束,在战友的交口称赞中,应急小组指挥员、二级军士长姚文武欣慰地笑了。

选择南沙,就是选择了奉献

2005年,新兵训练结束后,姚文武主动申请到艰苦边远地区守礁,“年轻就要到艰苦的地方去历练”。如他所愿,他成了南沙华阳礁上的一名油机兵。

那段时间,拂晓,姚文武迎着朝阳绕礁盘一圈圈晨跑;正午,他顶着烈日扎在战位一遍遍练动作;夕阳西斜,他钻机舱、摸管路、查系统。姚文武的皮肤变得黝黑泛红,海魂衫时常印着盐花,但各项成绩从末尾升到了排头,慢慢地成为了战友口中的“电工专家”。

2015年,随着华阳礁扩建,用电需求变大,礁上开始装配新型电站。姚文武负责的装备也由一台小柴油发电机变成了一个包括4套大型装设备操作系统的庞然大物。

第一次走进新发电机房,巨大的设备占满了原本宽敞的空间,轰鸣的引擎让战士们头昏脑涨。在与厂家人员交流后,大家伙看着庞然大物犯了难,新的装备涉及十几门专业学科,数万字的说明书更是写满英文。

“电站自动化程度高,得好好钻研才能操作好。”

“电站太复杂,不是普通一兵就能搞明白的。”

……

兴奋过后,大家心里也没了底。

把“心脏”研究明白

各种声音在姚文武的耳边萦绕,基础学历不高的他也想过打退堂鼓。

一名老班长语重心长的话让他茅塞顿开:“南沙在发展,南沙人也要跟上前进的步伐!”发电机是电站的“心脏”,礁上的武器装备都依赖着这里的电力供应,不把装备搞明白,怎么保证战备任务顺利完成?姚文武暗暗告诉自己:“只要肯下苦功夫,就没有掌握不了的技术。”

姚文武托战友带来一本英语词典,晚上熄灯号吹响后,他就对着词典逐字逐句翻译装备说明书,形成了数万字笔记,为掌握发电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安装设备的厂家人员投入工作后,姚文武就成了厂家工程师的“影子”。他在机组旁边围着厂家人员转,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请教,生怕遗漏了知识点。那位工作人员的一个小细节令他印象深刻。在调试发电机的引擎时,厂家总是用螺丝刀的一端抵着引擎的汽缸盖,耳朵贴上另一端静静聆听。

姚文武一问才知道,发电机的引擎声音巨大,为了有效检查出内部隐藏的故障隐患,螺丝刀就成了最方便的“听诊器”。把耳朵贴近螺丝刀,规律的哒哒声让他心潮澎湃:“这就是发电机的心跳!”姚文武激动地把这个小技巧记在了自己的笔记里。

不到4个月,电站数千根控制线路、上百个控制元件都被姚文武烂熟于心。伴随着装备操作能力形成的,还有他细心整理的《装备运行手册》《故障代码对照表》《常见故障表》等20余份操作手册与研究材料。这些材料为官兵掌握该型发电机的操作与使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电站试运行期间,有个断路器反复出现跳闸故障,厂家技术人员判断是断路器出了问题,需要更换新配件,但新配件必须等船补给时才能带上来。

“礁上战备任务这么重,干等只会误事。”姚文武说,“这里的工作不能等不能靠。”他带着班员逐项排查可能的隐患点,每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最终发现了十分隐蔽的故障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了修复。厂家技术员连连称赞,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时刻守控海天

华阳礁周边战备任务重,守礁官兵必须时刻守控海天,电力的维系成为了岛礁战备水平保持的关键。

一次,某国的军机正在岛礁周边侦察袭扰,全礁官兵都进入战位严阵以待。一台发电机组突发故障,这是机组接装以来首次出现故障。发电机引擎的转速伴随着刺耳的摩擦声迅速上升,值班员一时慌了神。

姚文武飞速冲进发电机房,立即进行“三断”,15秒成功将发电机组停车,10分钟采取应急供电,没有一台装备受到停电影响。姚文武和他的班组不仅保证了战备任务落实,也避免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保电力就是保住岛礁的心脏。”这是每一名守礁油机兵坚守的信条。姚文武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刻苦钻研,带头攻关,21年如一日。他熟知多型岛礁发电设备的性能参数,编纂设备养护手册20余份,培养“排障能手”40余名,连续7次在专业比武中夺魁。

文图/林锦岱

来源:解放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