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事创业必须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李 甜
●党员干部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上,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推动事业发展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主席指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必须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来不得半点虚浮。”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制胜法宝,也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和坚持的工作原则。党员干部要在实践中自觉做到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扎扎实实干事创业、担当作为。
回望我们党100多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鲜活的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实践史、革命史。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早已作为一种重要品格,深植于共产党人的骨子里。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在党内作出“实事求是,力戒空谈”的重要指示。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新时代新征程,习主席再次强调:“抓任何工作,给群众办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党员干部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上,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推动事业发展。
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要以求是为前提。“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通过调查研究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厘清事物的真假、虚实、主次。1927年,毛泽东同志在湖南考察农民运动,在韶山调研时,与乡亲们拉家常、开座谈会,最终得出贫农是“革命先锋”的结论,为土地革命政策制定奠定了基础。可以看到,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了解真实情况,使制定的政策举措更接地气、更具操作性、更富有成效。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掌握真实情况,防止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避免被虚假表象所迷惑,方能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业绩。
实事求是、求真务实,须以实干为根本。“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们党历来倡导身体力行、埋头苦干,反对坐而论道、凌空蹈虚。事实证明,没有实践作支撑,任何理论都是空中楼阁。回顾过往,王进喜“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打出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谷文昌“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带领群众把昔日荒岛变为绿洲;黄大发“水过不去,拿命来铺”,带领村民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一条“生命渠”……这些响当当的成绩都是实打实干出来的,而不是喊出来的,更不是包装出来的。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事业发展,都需要将实干理念付诸行动,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具体实践中,将蓝图化为现实。党员干部要永葆实干作风,以夙兴夜寐的工作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努力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还要有一干到底的恒心韧劲。摒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浮躁作风,保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韧劲,一锤接着一锤敲,以钉钉子精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当以实效为标准。毛泽东同志曾说:“一件事不做则已,做则必做到底,做到最后胜利。”任何一项工作,最终的落脚点都要看是否解决了实际问题,是否促进了事业发展,是否让人民群众满意。脱离了实效的“务实”,极易沦为劳而无功的“伪务实”。党员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等,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通过化解难题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还要建立健全问题整改机制,建立问题清单、整改清单,明确时限、压实责任、跟踪问效,对能够立即解决的问题,马上就办、绝不拖沓;对一时难以解决、需要持续推进的问题,要拿出“啃硬骨头”的勇气和“打持久战”的决心,紧盯不放,一抓到底,踏踏实实把“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