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弘扬优良传统 深化政治整训丨勤扫“思想尘”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李玉童 责任编辑:王粲
2025-11-24 07:18:45

勤扫“思想尘”

■李玉童

性海澄渟平少浪,心田洒扫净无尘。思想上的“灰尘”,包括各种错误欲望、偏见和杂念。这些东西一旦放纵,泛滥成灾,就会心有杂念,心存龌龊,心生歹意,乃至做出蠢事、坏事、丑事。那些贪官污吏、军中败类,说到底就是眼里有尘障目、心中有尘作祟。他们看不到党纪国法森严界限,看不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只看见蝇头小利,只入眼纸醉金迷,所以敢伸手去捞、以权谋私,最后身败名裂,成为“思想尘”的殉葬品。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勤扫“思想尘”。

勤扫“思想尘”,要敢于刀口向内,有刮骨疗毒的精神。扫“思想尘”,主要是个人内心活动,因无人监督,容易自我姑息,自我迁就。如果没有对自己动刀子的狠劲,不能壮士断腕,毅然清除那些邪恶欲望、荒谬偏见和污秽杂念,扫“思想尘”就是一句自欺欺人的空话。陈毅同志曾写过这样一首诗:“中夜尝自省,悔愧难自文。还是鼓勇气,改正再前行。灵魂之深处,自掘才可能。”革命前辈吴玉章81岁生日时,一丝不苟地写下一篇《自省座右铭》:“年过八一,寡过未解,东隅已失,桑榆未晚。必须痛改前非,力图挽救,戒骄戒躁,毋怠毋荒,谨铭。”勤扫“思想尘”,就要有这样的决心与觉悟,敢于刀口对内,“向自己开炮”。

言行一致,心口如一,是勤扫“思想尘”的关键。有些领导干部在台上讲反腐败义正词严,在背后搞腐败无所畏惧;对人讲自我革命,对己是自我放纵;调子唱得比谁都响,行动干得比谁都差,把马列主义当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他们的所作所为,严重损害了党和军队形象,必须对其除恶务尽,彻底清算。作为“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其一言一行会传递一种导向、形成一种风气。只有发挥好“头雁效应”,在勤扫“思想尘”上率先垂范,言必信、行必果,才能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反腐倡廉,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勤扫“思想尘”,主要有三策:一是积极开展思想斗争,掀起“头脑风暴”,用义理战胜邪气,克制不良欲望;二是勤于学习,认真思考,用革命真理校正各种偏见;三是改造思想,纯粹精神,做到坦荡无私,襟怀宽阔,用良知克服杂念。果如此,做人正气浩然,义理充盈于胸,贪欲自然无法藏身;平时勤于读书,知识学养丰厚,偏见便无立足之地;坚持自觉修身,勇于追求良知,杂念也难影响心绪。

勤扫“思想尘”,贵在一个“勤”字。只要条件适合,“思想尘”便会不断滋生。若不及时清扫,积累起来就可能污染心灵,引发错误。所以要勤扫常扫,有灰尘就扫,以防微杜渐。彭德怀同志戎马倥偬,日理万机,仍很注重勤扫“思想尘”,曾深有体会地说:“我们是共产党人,应该比古人更高明些吧。我们能不能做到一日一省,一周一省,半月或一月一省呢?我是一月一省吾身,不管工作怎样忙,每月总要抽出半天时间把自己做过的事认真地检讨一番,看哪些做对了,哪些做错了,以便少犯错误或不犯严重错误。”榜样在前,高山仰止,我们当见贤思齐。

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我们要贯彻整风精神,就要每日“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勤扫“思想尘”,常破“心中贼”,力治“精神疾”,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以保证思想洁净,精神振奋,机体健康,信心百倍地奔赴伟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