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一书公开出版,作者熊向晖的名字,也逐渐开始被大众所熟知。作为参加过“一二·九”运动的老党员,他的故事,实在太过传奇。
熊向晖(1919-2005),原名熊汇荃,祖籍安徽凤阳,生于山东省掖县(今莱州市),清华大学中文系毕业。他出身凤阳熊姓望族,父亲是国民政府湖南高等法院的院长。1936年,他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他进入胡宗南部队服役。1939年3月,他从国民党中央军校第七分校(西安分校)毕业后,长期担任胡宗南的侍从副官、机要秘书,负责处理机密文电和日常事务等,一直到1947年5月。胡宗南对熊向晖十分信任,1947年7月还公派熊向晖去美国留学。于是,他借职务之便,为我党我军搜集了大量情报。胡宗南的作战计划,下属的军长、师长还没看到,毛泽东手里就已经有一份了。
后来,熊向晖得以全身而退。1949年11月6日中午,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勤政殿宴请国民党元老张治中、邵力子、刘斐,席间熊向晖出现,让三位民国元老颇为惊讶,以为“胡宗南的帐下红人熊老弟也起义了”。当周总理向他们说明熊向晖“是归队”后,众人恍然大悟,对中共的情报工作大为叹服。熊向晖和申健、陈忠经,并称为中共情报的“后三杰”。
新中国成立后,曾经的王牌特工熊向晖,转行成了外交官。1949年,他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开始了20多年的外交生涯。在诸多重要的外交场合中,熊向晖都以“总理助手”的身份出现。
按理说,熊向晖这样的传奇人物,应付外交事务要轻松许多。其实,他也曾险些失手。1972年尼克松访华前夕,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黑格来华做技术安排,负责接待的正是熊向晖。美方希望通过卫星,在美国转播尼克松访华的盛况。可当时中国没有与美国对接的通信卫星。于是,黑格便向中方提出,美国提供卫星和技术支持,中国只需在北京、上海、杭州三地修建地面站即可。负责沟通的熊向晖觉得,这样的话中国不必花大价钱租卫星,便向周恩来总理打报告。结果,周总理对他说,租卫星涉及主权问题,不是花钱的问题,更不是技术的问题。作为外交和情报战线上的“老人”,熊向晖在此事显得不太敏感。这让周总理批评了他。
当然,事情得到了完满解决。周总理提出,请美方负责给中国租一颗卫星,并要求:第一,租期内卫星所有权属中方,美方不得插手;第二,费用要合理。这给了黑格一个下马威,结果美国完全同意中方意见。可见,外交战线的斗争,充满着多层面的博弈和变数,连熊向晖这样的传奇特工都难免失手,其难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