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旅文化>>文化聚焦>>正文

专家:某些军旅剧一味追求眼球效应 有负面影响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本报特约记者 张力责任编辑:王春艳2014-10-10 04:09
面对新挑战 续写英雄诗
 ——与军旅影视策划人李洋一席谈
 ■本报特约记者 张力

    图片合成:方汉

从《突出重围》开启的新纪元到《士兵突击》《火蓝刀锋》等掀起的收视热,经过10多年的蓬勃发展,中国军旅电视剧已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强国强军正能量的生力军。

然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作为中国影视产业的风向标,在今年中国电视剧春季推荐会上,被推荐的军旅剧总体数量明显减少。是国家广电部门发布施行“一剧两星”制度带来的行业调整,还是军旅剧创作发展中存在亟待改进的地方?带着这些疑问,记者专程采访了资深军旅影视剧策划人、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制片委员会副会长李洋。

记者:您怎么看在今年“春推会”上军旅剧面临的尴尬局面和“一剧两星”制度给其生产和播出造成的影响?

李洋:在今年的“春推会”上,在军事题材影视剧这个品种中,占主体的依然是抗战剧,这是出品方普遍瞄准明年抗战胜利70周年这个重大纪念日的缘故。然而,被推介的现实题材军旅剧则少得可怜,预售中的剧目只有成都军区政治部宣传部与江苏幸福蓝海集团合作推出的《8848》和海军政治部宣传部与浙江电影集团合作的《心战分队》。

据粗略统计,去年全国电视台的军旅剧播出情况令人担忧:江苏、北京、深圳等8个电视台全年只播出过1部,青海、西藏、内蒙等电视台全年无1部新剧可播,央视全年也没有购买1部军旅剧,可见,军旅剧在电视行业中正被逐渐边缘化。时代在变,环境在变,电视文化生态在变,我们要么主动应对,要么阵地失守。

从以前的“四星联播”到明年1月1日即将实行的“一剧两星”制度(即同一部电视剧每晚黄金时段联播的综合频道不得超过两家,同一部电视剧在卫视综合频道每晚黄金时段播出不得超过两集),播出终端的格局调整变化会很大,我们的播放空间可能因此受影响。不过有一点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富有时代性和感染力的优质作品依然不愁播出。

记者:您曾在文章中表示,战争片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久拍不衰,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具有4个优势:故事的曲折性、动作的惊险性、历史的神秘性以及人物的英雄气质。围绕这些方面的实践探索,中国近年的军旅剧创作发展有何得失和启示?

李洋:虽然每部成功的军旅剧路数各有不同,但追求叙事的唯一性,是成功播出并获得良好口碑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某些军旅剧一味追求“眼球效应”或“轰动效应”,在情节、形式、技巧上走得过快过偏。比如,对军队这一主体的描述越来越社会化,对“练兵打仗”这一核心命题的关注不够,有的题材和情节重复雷同,缺乏对党史军史战史的深入研究。这样一来,戏是拍得越来越热闹,但作品中的军人形象和军事内涵却越来越模糊化、边缘化、概念化和轻量化,这对我们这样一支大国军队的公共形象塑造和魅力传播,有着潜在的负面影响。所谓的市场压力客观存在,如何在完成有效传播基础上坚持主流基调和格调,确实是一个很现实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