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旅文化>>文化长廊>>万象>>正文

清政府时期英国自作主张拿民间调子代替中国国歌

来源:军营文化天地作者:郭 辉责任编辑:王春艳2014-12-13 10:48

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歌应该是荷兰的《威廉颂》。《威廉颂》是荷兰人民于1568年创作的赞歌,是献给当时带领民众反抗西班牙统治的奥兰治亲王威廉一世的。《威廉颂》一共有15段,每一段的首字母组合在一起,恰好是威廉一世的全名。

而中国第一次拥有法定的国歌,是在1911104日,清朝政府通过法律公布,国歌为《巩金瓯》。但仅仅6天之后,武昌起义就爆发了,《巩金瓯》被人们戏称为“丧国歌”。问题是,在清政府没有颁布国歌之前,与西方国家在公共礼仪场合上,又如何应付呢?根据各类回忆录和其他文献来看,只能是各显其能了。清末著名外交家曾纪泽于1880年自己谱写了《普天乐》一歌,出使外国时权充清朝国歌,但因为节奏缓慢和缺乏气魄,屡遭批评。1896年,李鸿章作为外交特使赴西欧和俄国访问时,临时把唐代王建的一首宫词配上中国古曲,充作国歌使用,被人们称为《李中堂乐》。这些做法,虽说有些不尴不尬,但至少还没有措手不及。

1875年,清政府为建设新式海军,命北洋大臣李鸿章开始创设北洋水师。李鸿章一面修建海军基地、开设水师学堂,一面接连从国外购进军舰。1887年,李鸿章向国外购买的致远号、靖远号、来远号和经远号4艘主力巡洋舰,分别在英国和德国建成下水。北洋海军总督丁汝昌带领着将担任四舰管驾官的邓世昌、叶祖珪、邱宝仁、林永升等人乘坐招商局轮船前往欧洲接收,参加了在英国举行的隆重的接舰典礼。当轮到奏中方国歌的时候,由于中方拿不出自己的国歌,英国人就自作主张,演奏了一曲中国的民间小调《妈妈你好糊涂》敷衍了事。

《妈妈你好糊涂》又名《妈妈娘你好糊涂》,流行于华北、东北民间,虽然此曲与《茉莉花》等一起,早在雍正、乾隆年间就由西方耶稣会传教士传到了英法等国,在西欧广为人知,但它毕竟是一首哼唱闺中女子思春的民间俗曲,在隆重场合代替国歌来演奏,实在是有伤大雅。

当时,接舰队伍中每艘舰除任命了管驾官之外,还指派一名大副带两名学生协助回程中的驾驶。来远舰上的两名学生之一,就是后来曾在甲午战争中担任来远舰二副、烟台海军学堂成立后任首任监督(即校长)、在民国1516年担任海军次长的谢葆璋。

在多少年之后,谢葆璋回忆起这段经历还非常气愤,他说:“那时堂堂一个中国,竟连一首国歌都没有!我们到英国去接收我们中国购买的军舰,在举行接收典礼时,他们竟奏一首《妈妈好糊涂》的民歌调子,作为中国的国歌,你看!”

这段话,谢葆璋是对自己的女儿说的。她的女儿叫做谢婉莹,即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作家、小说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冰心女士。冰心在晚年时把这件事写在了她的散文《我的故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