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旅文化>>正文

聆听载入军史的那声枪响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王兴东责任编辑:王春艳2015-02-16 11:07

特别关注

历史无论走多远,那些留存在它褶皱中的故事一旦让我们重新回望,总会因之震撼与反思。

78年前,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判处因逼婚不成而杀人的红军功臣黄克功死刑,行刑在延河边。这场史无前例的判决,竖起了一座我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里程碑。

根据这一著名案例创作的电影《黄克功案件》在近期上映后,因其题材特殊敏感和重大现实意义而备受关注。

如今,当我们透过银幕光影,抬头仰望这座里程碑,它辐射而出的警示力依旧发人深省:在部队正规化建设的新征程上,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钟声将永远回响!

——编 者

剧情讲述

1937年10月的延安,发生了一起引发全国关注的命案——抗日军政大学第六大队队长黄克功逼婚未遂,枪杀了由太原奔赴延安参加革命的女青年刘茜!红军团长、战斗功臣犯罪,当如何审判?全面抗战开始正值用将之时,是杀还是赦?审理此案的重任,落到成立才两个月的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审判长雷经天的身上。

红军法官要审判红军将领,边区法院从未经历如此大案。毛泽东、贺子珍、张闻天、胡耀邦都不可回避地参与此案。雷经天承受各方压力,在陕北公学的操场上采用公开审理、民主判决的方式审理此案……黄克功一直期待毛主席的特赦令,终于,主席的复信来了。雷经天在大会上当众宣读,毛泽东赞成判处黄克功死刑,没有赦免他。

经典台词

“黄克功过去斗争历史是光荣的,今天处以极刑,我及党中央的同志都是为之惋惜的。但他犯了不容赦免的大罪,以一个共产党员红军干部而有如此卑鄙的、残忍的、失掉党的立场的、失掉革命立场的、失掉人的立场的行为,如为赦免,便无以教育党,无以教育红军,无以教育革命者,并无以教育每一个普通的人。”

——毛泽东在写给雷经天和黄克功的复信中说。

“如果我们宽容了黄克功,共产党就不姓共,人民就会与我们不共戴天,就会像反对国民党特权腐败一样反对我们。革命不是我们一代人的事情,如果我们今天不判黄克功死刑,就是判了我们未来的死刑。”

——五人合议庭激烈争论中,雷经天说。

“这种草菅人命的大案,延安没有过,我们党也没有过。你要敢于碰硬,敢于打虎!”

——张闻天劝说雷经天审理黄克功案件时说。

“现在案子还没有调查清楚,还不知道高等法院会做出怎样的判决。法律面前,只讲事实。”

——担任公诉人的胡耀邦说。

“杀人偿命的道理我懂。但我是个军人,就算死也应该死在战场上,你们看,我的战马就在那里。请允许我上战场,杀几个日寇,战死前线,也不枉我一路长征,北上抗日的愿望!”

——公审大会上,黄克功为自己辩护时说。

(《解放军报》2015年02月15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