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军当有高度文化自信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余爱水责任编辑:王春艳
2015-05-27 08:54

(四)

思往日深者,见未来远。

文化的力量,是最持久最顽强发挥作用的力量,也是能最终制胜的力量。那么,人民军队制胜的文化基因是什么?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胜利之魂——

“在解放军那里,‘党指挥枪’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美军如是感叹,“在战争中还从未发现一支健全的共产党军队陷入解体。不管这支军队如何遭到惨败,损失如何严重,或者近期根本看不见胜利的前景,他们总是能从暂时的失败中恢复过来”“只要党组织还保持完好,他们就有抵御能力,避免在肉体和精神上陷入崩溃”。

三湾改编开始了一个创举,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支部建在连上”。这一创举一经建立就显示出巨大威力,成为我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源泉。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时就讲,“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陈云也曾说过:“我们的军队也会打败仗,但是打不垮。被人家俘虏去,还一个一个跑回来。在别的军队里头,一个连长、团长、师长反水,就可以把队伍带走,可是我们的军队不是这样。某个什么‘长’反水,下面的战士可以把他杀了,不跟他去。这是什么力量呢?这是党的力量。”

官兵一致、尊干爱兵、实行“三大民主”,激发出无穷战力——

抗战相持阶段,蒋介石准备效仿共产党,宣布派前线1/3的兵力到日军后方开展游击战,“以打游击起家的中共亦为中国人,中共可以打游击战,国军当亦能打游击。”但这么多的国民党军进入敌后,对日游击却没有打成。为了训练游击战的干部,蒋介石于1939年在湖南衡山开办了“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主要请第18集团军参谋长叶剑英所率的一批八路军教员任课。

共产党的教员们坦率地介绍,打游击战的根本前提是军民打成一片,官兵同甘共苦,并列举了八路军从总司令到士兵都吃一样的伙食、穿一样的衣服的例子。国民党军官听后无不叹息:“不要说军长、师长,就是要求自己部队的连长与士兵过一样的生活也办不到。”

依照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借鉴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结合我们的实际,发展形成了以政治、军事、经济“三大民主”为主要内容的人民军队的民主制度,一以贯之地坚持下来。官兵们所享有的民主的深度、质量及氛围,都是其他任何军队不可比的。

把人民利益举过头顶,使胜利有了最深厚的力量之源——

70多年前,延安宝塔山下一篇《为人民服务》传颂至今,道出了这支军队的宗旨本色:“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人民军队不仅用热血和生命保卫人民幸福生活、诠释着宗旨本色,也时时处处体现着为民之情和爱民之心。

朝鲜战场一次激烈山地防御战中,志愿军从正面一次次发起冲锋,伤亡惨重却攻势不减。开始韩国军人不理解,中国军人为什么不改换一个进攻方向。后来才发现,山头两侧下方是朝鲜村庄,中国军队如果从侧面发起进攻,很容易伤及无辜朝鲜百姓。这一发现,使韩国军人的良心受到极大震撼。

2011年3月日本地震,在遭受核污染威胁的福岛附近地区,日本自卫队官兵以自己健康为由拒绝进入灾区。当地市长非常气愤,指着日本军人说:“中国的解放军救灾时怎么都能处处冲在前面呢?”

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自然赢得了最广泛的拥护与支持,这样的军队如何不能取得胜利?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广大老百姓“最后一碗米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件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儿子送到战场上”的故事,至今令人动容。

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深厚土壤,人民军队还总结创造了一系列思想理论、方针原则和战略战术,游击战“十六字诀”、解放军“十大军事原则”等,无不闪耀着深邃智慧的光辉。

纵观古今中外,不论是军事思想、优良传统,还是制度设计,人民军队独特的文化都走在了世界前列,是世界军事文化的瑰宝,是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灵魂命脉。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