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步是抵达的另一种方式

——写给停刊的军区党委机关报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张顺亮责任编辑:吴昊
2016-01-27 04:41

古人云:“变者,天道也。”“日月不新,何以光明?”

乙未冬末,腊梅吐芳。伴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大潮的拍岸惊涛,各个军区的党委机关报奏完最后一曲“乐章”,相继停下历史的脚步,定格成一道永恒的风景。

光阴往来,亘古如斯;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一万个舍不得,不能回到从前了;爱你没有后悔过,只是应该结束了。”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千言在胸,片语难表。

军旅常遇离别事,军人最谙别离情。

当朝夕相处的“战友”、相濡以沫的“挚友”、休戚与共的“益友”挥手作别、渐行渐远,每个人都不会像风流云散般心情平静得了无痕迹,而是会荡起层层波澜。

别了,“战旗”“战友”“战士”;别了,“前进”“前卫”;别了,“人民前线”“人民军队”。在此,再向这些曾经的“党委喉舌,官兵知音”郑重地敬上最后一个军礼。

这次,多想没有礼毕……

在山峨峨,在水汤汤,天荒地老,此情曷极!

心中虽有无尽缱绻,但行动唯有毅然决然。

因为,我们是党报,我们是军人。

北风萧瑟白雪飞,号角连营声声催。军人的热血总是随着时代的大潮激荡澎湃、跌宕起伏,军人的步履更是与党和国家、军队的命运紧密相连、生死相随。

“不计天下利,何以著戎衣。”军队改革已是风起云涌、浪遏飞舟,每名军人都必须到中流击水、奋楫争先。

“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浴火重生,总要有一些人自断腕臂冲在前;凤凰涅槃,总要有一些人自换新羽展翅先。

我们深知,只有舍弃小溪的清流婉转,才有大江的烟波浩渺;只有舍弃小丘的玲珑俊秀,才有高山的巍峨伟岸!

停刊止步,就是拥护支持改革最鲜明的表态、最响亮的回答、最坚决的行动——纵有百感交集、千般留恋、万般不舍,也必须旗帜鲜明、顺时以动、应时而为。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一张报纸,曾经记录下历史前行的脚步,也在时代的河床上刻下鲜明的印记。道中留下的,是砥砺前行的深深足迹;沿途穿越的,是潆洄缭绕的激荡风云。

战场作版,子弹为文,几乎每一张军区报纸都诞生于烽火岁月。《人民前线》在济南战役的隆隆炮声中创刊,《前进报》在辽沈战役的弥散硝烟中问世,《前卫报》在沂蒙山区的抗日战火中坠地……

江河行地,日月同辉,几乎每一张军区报纸都闪耀着无上的荣光。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人民前线”,朱德总司令现场泼墨“人民军队”,江泽民主席深情挥毫“前进报”……

这一张张报纸如同黎明前响起的连天号角,仿佛深夜里燃起的冲天烈焰,见证了擂鼓惊沙的历史壮举,传播着亮剑退敌的胜利之音,鼓舞着将士们冲锋冲锋!

这一张张报纸历经炮火硝烟,跨越万水千山,览阅时代风云,引领舆论先声,记录着阔步前行的历史足音,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辉煌记忆,彪炳史册,永垂青史!

无论烽火岁月,不管沧桑变迁,他们始终坚定地站在桅杆之上瞭望时代,站在官兵身旁抚慰心灵;用沉默的铅字记录历史,最后定格为华丽的数字;始终把舞台留给基层,直到最后一刻才成为主角。

世事更迭,没有多少东西可以永恒。军区党委机关报在人民军队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的战火中问世,又在新时期人民军队脱胎换骨、浴火重生的改革中谢幕。

改革,必然带来阵痛;而阵痛,则昭示着将有新的生命诞生。伴随着军区报纸的告别词,悄然响起的是军队新兴媒体的破土声。每一张军区报纸戛然止步的尾音,都孕育着新兴媒体欣然绽放的强音。

告别,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各军区党委机关报虽然停刊了,但如同一场盛大的时代交响不会戛然而止一样,其生命仍会“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诗人艾略特说,我们所有探寻的终结,都会回到我们的出发之地。这一张张新闻纸虽然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新闻永远不会告别,只不过是一次凤凰涅槃、雄鹰换羽。

使命虽然结束,但曲终人未散。我们仍是党的军事新闻工作者,仍然保持冲锋的姿态,战鼓未歇、永不卸甲,时刻等待出征的号角。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许多人耳熟能详的这首《传奇》,后一句歌词是“梦想着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见”。

相见也许遥无定期,但思念可以地老天荒。

既然,前行目标同是强军彼岸,那么,悲壮而骄傲地离开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或形式上的抵达呢?

“篝火已熄,但心灵仍在燃烧。”行文至此,那首壮怀激越的战歌又在心中响起:“党在心,枪在手,军旗跟着党旗走;万水千山写忠诚,一往无前不回头……”

停刊不是停息,休刊不是休止。这个冬季,让我们踏着军队改革的强劲步伐,伴着强军兴军的铿锵旋律,重整行装,重塑自我,一起奔向下一个春暖花开。

(作者张顺亮,原《前卫报》副主编)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