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的长征印记 黔北老乡入列指尖上的长征路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孙智英责任编辑:于美玉
2016-09-09 08:33

2016年9月8日,遵义会议会址,跟着老照片穿越历史。

昔日娄山关,道阻且长;今日娄山关,游人如织。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提到《忆秦娥·娄山关》,大家都不陌生,1935年2月,红军二渡赤水,回师黔北,歼灭黔军四个团,再次攻下娄山关,揭开遵义大捷的序幕。2月28日,毛泽东随中央军委纵队登上娄山关,极目四望,欣然作笔,写下该词。在红军当年战斗过的地方,红军铁血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仿佛浮现在大家眼前。其实,让娄山关名扬天下的,除了它的险要,它的战略地位,红军曾两次攻占过它,还在于毛泽东的这首词《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词以毛泽东手书体放大镌刻于高14米,宽25米的大理石碑上。

81年后的今天,这座黔北山城的百姓,以再越雄关敢闯新路的勇气,打响脱贫攻坚战。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的毅丰藤艺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毅为大家介绍板桥四宝之一“藤编”情况时提到,为使藤编工艺做大做强,村、支两委每年组织开展藤编技术培训,派出技术能手走家串户指导编制藤编成品。同时,组织开展藤编大比武,不断提升会员们的藤编技术,研究开发新产品,采用“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加工模式。整个娄山关村的藤编工艺产业可创年产值1200余万元。

板桥镇娄山关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但3000多娄山儿女没有辜负娄山这块热土的养育,没有辱没娄山的美名,由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变身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引起了世人的瞩目。现在的娄山关村围绕“乡村旅游、藤编工艺、现代农业”三大产业,通过乡村旅游带动,全村呈现出新村美如画、农民得实惠的欣欣向荣迷人景象。

贵州人以再越雄关敢闯新路的勇气和“奋勇向黔”不问困难的豪迈情怀,在“长征路上奔小康”,创新创业,不忘初心;脱贫攻坚,不忘来路。

(中国军网记者 孙智英 摄影报道)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