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的称呼源自毛主席的一封电文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厉彦林责任编辑:于美玉
2017-03-10 04:14

“沂蒙山”这个名称响亮地提出来,始于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对115师东进的电文:“要建立沂蒙山抗日根据地。”今天出版的《解放军报》长征副刊版刊文《沂蒙啊,沂蒙》,作者用文字诉说着对这片英雄辈出土地的感叹和敬畏。

沂蒙啊,沂蒙

■厉彦林

沂蒙山,从东海横空出世,雄踞齐鲁大地东南方,曾用甘洌乳汁为战争淬火,用独轮车碾碎美式大炮。这是英雄辈出的土地,代代英雄儿女谱写出无数英雄故事与传奇。

沂蒙山是沂山山脉与蒙山山脉的总称,主要分布在今山东省临沂市境内。辖区内较大的山头800余座,呈西北至东南向延伸状,若展开气势浩荡的画卷。蒙山为山东第二高峰,素称“岱宗之亚”。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东山”就是蒙山。“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李白、杜甫同游蒙山留下这千古佳句。沂山、天宝山、文峰山、甲子山、银雀山、马陵山、蒙阴山、苍山、艾山……都以独特的雄奇、胜迹、史事、人物、传说、物产闻名遐迩。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千百年来,蒙山沂水养育了一代代淳朴坚韧、憨厚实诚、热情乐观、重情重义的沂蒙人。一曲《沂蒙山小调》,风靡齐鲁大地,感动大江南北。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听到那悠扬动听的旋律,人们对沂蒙山的敬仰感激之情便油然而生。我为自己是沂蒙山的后代而自豪与荣耀。

临沂古称琅琊、沂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纳蒙山之灵气,汲沂水之膏泽,人灵地杰,因而“鲁南古城秀,琅琊名士多”。诸葛亮、王羲之、刘勰、颜真卿,短短几百年间,矗立起四座文化高峰,可谓文韬武略、雄才大功。

这里更是哺育和催生中国革命的摇篮,那英雄史诗和革命故事,让人感动、感叹、感激,敬佩、敬仰、敬畏。

“沂蒙山”这个名称响亮地提出来,始于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对115师东进的电文:“要建立沂蒙山抗日根据地。”沂蒙山成为一块全国著名的根据地、抗日杀敌的坚固堡垒,被赞誉为“华东小延安”。八路军、新四军、华东野战军曾在这里浴血拼杀,立下赫赫战功。刘少奇、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这里留下战斗足迹。毛泽东主席曾高度评价:“山东的棋下活了,全国的棋也就活了。”陈毅元帅深情地感叹:“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蒙山高,沂水长,军民心向共产党……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沂蒙山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这片贫困闭塞的大地上,善良质朴的沂蒙百姓爱党、爱军队,“最后一碗米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 最后一件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这种大仁、大义、大爱,属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沂蒙人民,属于组织和发动沂蒙人民的中国共产党,更属于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在抗战最困苦、最艰难的危急时刻,沂蒙人民用生命和热血谱写出《跟着共产党走》这铿锵有力、气势磅礴的歌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伴奏曲。我曾目睹几位颤巍巍的老战士肃立无名烈士墓前,携手高唱雄壮的英雄战歌,为逝去的战友虔诚地鞠躬,追溯腥风血雨、生死与共的战争岁月。我肃然起敬,眼前闪动电影《南征北战》《红日》中那气势恢宏、雄浑悲壮的场面。

伴随着各种电影、戏剧、舞蹈作品,“红嫂”的故事家喻户晓,沂蒙山也名扬四海。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沂蒙山真实、催人泪下的故事,红嫂危急时刻用自己的乳汁,救活了一名八路军战士。用乳汁救伤员,集中展现了沂蒙山区数以万计的红嫂充满母爱的大爱情怀,在人们心中耸起崇高而神圣的精神丰碑。“红嫂” 和诸葛亮都因战争扬名,时隔千余年,成功的奥秘都因智慧与奉献。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