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军”成为两会热词有何深意?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苏煜尧责任编辑:柳晨
2017-03-16 15:15

“科技兴军”成为两会热词有何深意?

——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引发热烈反响引出的战略话题

■苏煜尧

3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下更大气力推动科技兴军,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为我军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春天里,开启科技兴军新征程”——科技兴军转眼便成了两会的热词。据中国军网等军队权威媒体报道,从将军到士兵,参加两会的军队代表委员第一时间认真学习、热烈讨论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

“科技兴军”成为两会热词有何深意?

“科学技术是第一战斗力”。有军事专家分析说,科学技术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必然结果。这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的共识。因此,习主席的重要讲话迅速引发热烈反响,“科技兴军”自然成了参加两会的军队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那么,科学技术到底在强军兴军中发挥哪些重要作用呢?不少网友纷纷打听。这里,我们就通过《富国强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与你共同分享这个战略话题。

军队战斗力系统是一个按照特定体制编制、指挥控制、战术方法武装起来的具有职业素养的人员和各种类型的武器组成的复杂系统。但其要素可以简单归结为人、武器以及人与武器的组合方式。其中,人是战斗力诸要素中最活跃、最生动的决定性要素,是最具有主观能动作用的力量。武器装备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战斗力赖以生成和发挥的物质手段,是战斗力发展水平的客观物质标志。

人和武器装备的结合方式主要包括军队体制编制、军事训练以及相应的作战指挥方式、军事理论等。战斗力的生成和提高是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结果,战斗力要素中任何一方面的素质与状态发生变化,都会对战斗力的生成模式与能量聚集产生重大的甚至是变革性的影响。而战斗力要素的素质与状态的提升,如武器装备的质量与水平的提升,军人的素质能力、体制编制、军事思想、战术方法的演进等等,无不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

科学技术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在战斗力体系中,人历来是第一要素,武器战斗效能的发挥水平固然受限于武器本身,更主要的是掌握和使用武器的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火烧圆明园”是一个令国人倍感屈辱的事件。当英法联军端着快枪,踏过蒙古骑兵残缺的尸体和散落的刀箭冲进清王朝经过几代皇帝百余年经营、恍如天宫的圆明园后,在大肆抢掠之余,竟然在一个不起眼的仓库里发现了尚未开封的英法等国馈赠给大清皇帝的几百支当时最新式的火枪。

历史的悲剧绝不能重演!在信息化战争时代,人的素质能力,尤其是科技素质能力更是决定了武器效能的发挥。当前,我军正处于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型期,加快建设战略预警、军事航天、战略反击、远海防卫、防空反导、远程进攻、信息攻防和战略投送等新型作战力量,这些新型作战力量是各种高新技术经过系统集成在军事力量、作战手段上的物化。这就对开发、使用、保障和指挥新型作战力量的人才,在科学技术素质上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掌握了相应科学知识与专业技能、发挥新型武器系统的综合效能,才能形成新质作战能力。

例如,具有建设深蓝海军标志性意义的辽宁号航空母舰的恢复与成军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面对成百上千的新系统、数十万项数据资料、数以亿计的备品备件,为又快又好地实现人与舰机的融合、战舰和飞机的融合、岸舰的衔接,海军按照“组建一支部队,创办一所学校,接好航母首舰,培育种子人才”的思路,从海军五大兵种和海军各级机关、各个院校精心选拔了第一代航母舰员与舰载机飞行员,他们中有飞行员舰长、博士硕士舰长、全训合格舰长,有留英留俄的各领域各专业尖子人才,有优秀飞行员、全国空管先进个人,还有“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军优秀指挥军官、学习成才标兵……可以说个个都是有抱负、有才干的优秀人才!他们先后2万余人次辗转17个省20多个城市,进出院校、厂所,参加接舰理论培训和新装备技术培训,8万余人次上舰熟悉舱室训练、跟产助建和试验试航,400多人次赴驱护舰、航空兵部队交叉学习专业技能,很快掌握了使用、保障和指挥、管理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特别是歼-15舰载机试飞员们,在2年多的舰机适配性试验试飞中,凭借惊人的毅力与过硬的素质,从零开始,挑战极限,科学探索,勇闯难关,终于完成了“空中飞鲨”的完美演绎,让“航母Style”风靡全国。

科学技术物化为先进武器装备。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的丰硕成果,也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的重要武器。武器装备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社会活动的手段和工具,是科学技术物化的直接结果。离开了科学技术,武器装备就不可能出现。没有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就不可能有武器装备的发展和变革。科学技术不仅是武器装备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推动武器装备发展变革的重要力量。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自然科学领域一系列划时代的突破,对武器装备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一是科学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传统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传统军事装备性能的完善和效能的提高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技术途径。利用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手段,对传统武器装备进行新技术改造,不仅能使其原有的杀伤力、机动力和防护力等有极大的增强,而且也使其具备了前所未有的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从而使传统武器装备的技术、战术性能和整体作战效能得到飞跃性提高。例如,经过高技术精心打造的B-2A隐身战略轰炸机具有强大的打击能力,一架B-2A轰炸机可挂16枚联合直接攻击弹药或核武器,分别攻击16个不同目标。两架B-2A轰炸机参战就可以代替50架战术飞机的作用。如果使用8架B-2A轰炸机,它们的远程打击能力超过一艘航空母舰上的所有战机的综合效能。它在没有空中加油的情况下,最大航程11100千米,进行一次空中加油航程达18520千米,可连续飞行10小时至30小时,不需要战斗机护航就可执行全球打击任务。

二是高新技术导致了新型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出现。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提供的新原理、新方法,人们已经开发出了一系列信息化武器装备。例如,利用现代精确制导技术,人们研究和开发出了包括各种精确制导导弹、制导炸弹、制导鱼雷等在内的庞大的精确制导武器家族,为现代信息化战争提供了更加有效的火力打击手段;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成果,研制和开发了信息战武器等。进入空天时代,人们又将视野延伸到空天,心照不宣地开始了太空制高点的争夺。不仅各种侦察卫星、监视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满天飞,而且空间反卫、立体反导、空天高超声速无人作战平台等武器不断由概念变成新型装备,将信息化武器发展的方向引向空间化、无人化。

三是高新技术推动武器装备体系的整体变革。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突破传统武器装备发展中所面临的物理极限、增加其火力和机动力为初衷的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彻底改变着武器装备的发展进程和整体面貌,引起了武器装备领域的一场新的革命,促使武器装备从原来的机械化武器装备体系向现在的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进行革命性转变,突出表现为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一体化水平的显著提高。目前,美军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建设,已经建成了以“网络中心战”为理论依据,以全球信息栅格为基础,集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分发为一体,陆、海、空、天、电、网全域态势感知为一体,战略、战役、战术指挥控制为一体,具备电子战、信息战功能,可为诸军种联合作战提供信息作战能力的新一代一体化C4ISR系统,通过诸军种力量的一体化融合,来进一步整合美军各种作战力量,形成基础信息、态势感知、指挥控制和火力打击等四重网格构成的“网络中心战”体系,始终夺取与保持制信息权的制高点,保持战场态势感知、指挥控制与火力打击优势,力图始终全面保持独步全球的作战能力。

恩格斯曾经指出科学技术促进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通常情况下,技术推动下的战斗力大为改观,是对武器、人和编制体制等要素进行的多方面的革新,而不仅仅是对武器或人的单一革新。面对新军事变革的浪潮,当前世界各主要军事强国在强调武器发展、兵员素质提高的同时,也无不重视军队体制编制的调整和优化,这正是科学技术全方位作用于战斗力生成与发展的内在规律的实践验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伴随着信息化战争形态的演进,不仅日益说明科学技术在战斗力体系中的地位将会更加突出,而且它本身就是极为重要的战斗力。2005年12月,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胡锦涛站在时代的高度,明确提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成为战斗力的基本形态”的重要论断,要求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实施科技强军战略,推进军队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把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进步上来,不断提高官兵的科技素质,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对战斗力提高的巨大推动作用。

依靠科技到转变战斗力的生成模式和优化人与武器的组合方式。军队的体制机制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对提高军队战斗力具有根本性、长远性意义。无数的战争实践告诉我们:技术决定战术,战术反作用于技术,战斗力的最终发挥依赖于技术装备、作战理论和编制构成等诸要素的能动组合和运用之上,也就是战法战术。战术发展也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创新的过程。战术的创新必须与科技的发展和武器的更新同步,当新式武器大量装备部队并成为主战兵器时,无视这种变化,因循守旧的战法足以损耗掉任何一支军队的荣光。在1870年的普奥战争中,军威严整的普鲁士军队企图用连纵队战术去对付奥地利军队的后装枪等新式武器,结果在圣普里瓦会战中不到2个小时就伤亡了1/3以上,士兵在密集的弹雨下纷纷不顾长官的命令自行分散为疏开队形,以跑步跃进取代了缓慢整齐的集团运动,以散兵战术来规避密集如雨的枪弹与炮火。由此可见,战术的革新、战法的运用通常是在熟练和精通武器装备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信息化战争日益成熟的今天,战争空间更加多维,战场态势更加透明,武器效能更加集约,立体打击更加精准,作战节奏更加快捷,体系融合更加重要,对于广大官兵,尤其是各级指挥员而言,只有全面掌握新装备、创造新的战术,实现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才能提高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指挥能力和驾驭战争的本领。

科学技术在强军兴军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说明,无论是过去、现在与未来,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总是最先应用于军事目的,军队始终是时代科技的集合体。进入信息时代以来,军事领域中的这种技术先行效应更加鲜明,与以往任何时代不同,武器的升级换代开始紧追科技的突破速度,几乎与之并驾齐驱,并强劲地推动着兵力结构、军事理论和作战样式发生变革性的转型,推动着军队战斗力不断向高级状态发展。

这不能不让我们深思: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我军应如何坚持自主创新道路?如何突破国防核心技术?如何筑牢科技强军根基?如何铸造新型大国利器?

由解放军报社长征出版社出版的《科技铸剑——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创新发展》(以下简称《科技铸剑》),着眼实现强军目标,围绕不断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全面、系统回答了受众普遍关心的一系列问题,并重点对科技铸剑要突破的战略问题进行了权威解读。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