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海报
二
对中国古典战争文明的基本方面,《大秦帝国》作出了如下几方面的梳理。
首先,依据史料记载的战国各国军队的常数,对战国社会的人口总量提出了新发现——战国总人口不是两千万上下,而是六七千万上下;没有这样的人口基础,就没有那样的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这里有两个基本点:一是各国军队数量的记载,二是各国“成军人口”数量的记载。成军人口是一个特定概念,它不是指军队数量,而是指一个国家可供军队征发的适龄人口数量;一般而言,成军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是一个国家的军队数量的最高界限。据此两点,推论出当时中国大致总人口是相对客观而合理的。
其次,《大秦帝国》对春秋、战国和秦三大时代六百年上下的战争方式的发展,进行了概括性呈现。这三个时代的战争方式,经历了五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是以兵车为主要武器,直到春秋后期结束的车战阶段。第二阶段,春秋后期到战国初期的以步兵为主力的步战阶段。第三阶段,以战国初中期孙膑的马陵之战和桂陵之战为标志,进入了步兵与骑兵混合作战的运动战时期;战争空间大大拓展,战争智慧爆炸式发展。第四阶段,战国中期,以白起秦军的大规模聚歼战为标志,进入了大规模战争的最高峰。这一时期,各国的用兵规模动辄在30万至50万上下,双方会战兵力超过百万的经典大战役就有长平大战、燕国灭齐之战、合纵攻秦的伊阙之战。第五阶段,以始皇帝秦军的灭国之战为标志,中国古典战争进入了以统一国家为目标的有限战争阶段。具体说,就是以“灭彼之国即为我土,受彼之民即为我民”为基础思想,将战国中期以歼灭战为主的争霸战争变为以击溃战为主要形式的统一战争。察秦统一六国之战,无一战为歼灭战,每战都是击溃战。其典型方式是:发动——对峙——进攻——击溃——攻占都城——俘获国王——宣布该国被统一。这是中国战争文明的巨大进步。
第三,《大秦帝国》对中国古典战争文明的基本面——战争价值观体系进行了发现性的综述。主要表现为五个最基本的战争理念:
其一,慎战理念。战争是关乎国家兴亡的最重大事件,非万不得已绝不主动发动战争。中华民族将战争看做关乎国家兴衰存亡的最大国家活动,中国所有的兵书都在发动战争这个问题上,对战争地位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评判。
其二,区分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的理念。中国战争文明的深刻性正在于在冷兵器时代就达到了惊人的理性高度,对两种战争的性质做出了明确的划分:一是“义兵”(吊民伐罪与正义反击),另一种则是“暴兵”(抢劫杀戮、侵略他国)。
其三,关于战争目的的“止戈为武,以战止战”理念。这是中华民族对战争的最高境界——战争的目的不是战争,而是和平;我们之所以卷入战争,是为了制止战争。
其四,“强力反弹,有限扩张”的战略理念。这是战争的方向意识与目标意识,其基本内涵是:在强大反击并夺取敌方作战根基之后,当适可而止,不做无限度扩张。这种极其理性的国家战略理念是中国古典战争文明的最精华部分。
其五,中国古典战争文明中的人道主义理念。战国时代有着最高密度的战争,也有着最鲜明的人道主义思潮,至少有四个方面充分表现了出来:一是以墨家“兼爱”思想为基础的反侵略战争的思潮;二是以“弭兵”思想为基础的反战思潮与反战实践;三是以反对“杀降”为轴心的善待战俘理念;四是战争实践中以“义兵”为最高用兵境界,反对杀戮平民,反对劫掠财货。
总体上说,中国战国时代的战争文明,是整个人类古典社会的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