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余万字的《大秦帝国》对战争文明有何揭示?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孙皓晖责任编辑:于美玉
2017-03-18 01:10

《大秦帝国》全书以少梁之战开始,以刘邦项羽攻入咸阳终结,写尽了从战国中期到秦帝国灭亡期间的大大小小各种形态的战争。可以说,战争是《大秦帝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主题。《大秦帝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以文学的形式,用艺术的真实,恢弘再现了古典战争。

《大秦帝国》对战争要素的展开非常充分:战争起因、兵员数量、兵器装备、粮草辎重、山川地形、兵学理论、作战方式、双方谋划、兵力配置、营垒驻扎、阵法对抗、将帅素质、民心士气、庙堂帷幄、军队训练、战场进程等等,处处都是下工夫的描述。所有这些元素以错综复杂的方式组合,便有了战争胜负的必然,也有了种种戏剧性的偶然,使战争形式大大丰富起来,也使人物形象大大丰满起来,让读者真正立体化地感受了古典战争。

对于战争实践,《大秦帝国》是工笔细描纤毫毕现的油画风格。对兵器描写,历来的历史小说一般只涉及人们熟悉的短兵器——刀、枪、剑、戟、弓马、磙木、礌石等。《大秦帝国》不然,不但翔实展现了战国时代的主战短兵器——种类各异的刀剑,而且第一次在历史小说这样的艺术形式中大规模展现了古代战争中的大型兵器,进攻型、防守型、机械型、水战舰船四大类数十种,有图注说明,还有展开使用,令人大开眼界,使人扎扎实实感受到了兵器装备在古代战争中同样有着某种决定性作用。其实,对战国大型兵器的再现是很费工夫的。之所以要写大型兵器,是因为战国时期的大规模战争主要表现为攻坚大战(拔城)与战役会战(每战数十万大军),大型兵器的作用非常重要。不写大型兵器便无法表现战国时期真实的战争水平。当然,《大秦帝国》更有兵学理论与战争谋划的论述。作品对战场机谋之算、敌对双方将帅的兵学渊源、军事思想、用兵风格等,都作了多角度的扎实描写。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写战争,首先要写好政治。《大秦帝国》开篇就是商鞅变法的全面改革。有了政治基础才会有军事力量;确定了政治路线才会有出兵山东;有了统一天下的决心和实力才会有天下一统的战争。《大秦帝国》以更高端的视角来写战争,把战争放在特定的政治背景下来写,写出了战争的实质。秦为什么能统一天下?就是因为秦的政治更文明,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天下百姓为什么渴望统一?因为从春秋到战国,几百年的动荡战乱使民不聊生,甚至孟子都在大声疾呼天下“定于一”。这是更大的政治要求,而这些都要通过战争来实现。战争会有牺牲,但也能带来巨大的社会进步。这也是《大秦帝国》写战争的主题思想。

写战国时期的战争,要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有精深的研究,诸子百家的书要读,重要的兵书《武经七书》《吴子》《尉缭子》《六韬》《司马法》《孙膑兵法》也要熟读;还要熟悉有关武器装备的图书,如《考工记》《武经总备》《武备志》。这只是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

就历史小说的要求而言,更需要写好人物。小说的灵魂是人物形象。战争胜败的决定因素是战场上的军人,也是庙堂之上的君臣。总之,有了对人物的精准把握才能真正写好战争,在写人物的同时展开对战争的具体描述,两者才能相辅相成。

(孙皓晖,著名学者、作家,1949年生,陕西三原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西北大学特聘教授、西北大学中国文明史研究院院长。历时16年创作的11卷本、500余万字的大型历史小说《大秦帝国》,先后由中原出版集团、上海出版集团出版,十余年畅销不衰。2012年,再度完成《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3卷本,《中国文明正源新论》单卷本已由上海出版集团出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