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没做过这种工作,自己感到难度很大,危险性很大。如果我真要回不来,牺牲了,请组织上设法把我的尸体埋在东山底下我外祖父坟地旁,并一定向我母亲保密。”

周正:潜伏敌占区执行“死亡任务”

来源:大众日报作者:陈巨慧  梁金凤责任编辑:于美玉
2017-04-01 11:19

广交“朋友”打探机密

后来,周正得知张志忠的一个同学就在别动队里。“他年纪比我们大些,当时大概二十七八岁。我寻找机会接近他。一次他的母亲过寿诞,我和张志忠就相约去拜寿。”周正谎称自己作买卖手头上活泛些,抢着付钱买了礼品,与他渐渐熟悉,见面可以聊聊见闻了。

“一次我问他,几天没见了,去哪儿了?他说,我们讨伐去了呀。我说,讨伐是什么意思啊?他说,打共产党啊。我问,去哪儿打共产党啊?他说去了一些地方,像赣榆、山东临沭,具体地名如石臼所、陶鲁,等等。他还说,他们有时候是跟着日本人一起出去,有时是别动队的人自己出去,夜里骑着自行车,随身带步枪短枪,没有机枪。我假装关切地对他说:‘你可要小心啊,南边不远也有共产党,听说装备着苏联造的带望远镜的步枪,几里路一打一个准,万一出点事,你家里还有老婆孩子,可怎么办啊。’后经了解得知,他们这支别动队一般不敢碰我滨海军区的部队,只是出去夜袭我们的农救会村干部。”

慢慢地,周正从这个人口中了解到不少情况,如附近日军的番号、装备、长官姓名年龄等等,还通过他认识了别动队的其他一些人,利用各种机会和他们混在一起,以至于周围老百姓以为周正也是别动队的。

借由这些关系,周正还结识了伪军“和平军”的一个叫蒲应龙的连级军官。蒲应龙的父亲伯父都在新浦,蒲应龙家的长辈蒲开玺在新浦名盛一方,影响很大。蒲应龙的父亲也在“和平军”,官比蒲应龙大一点。

一来二去,周正和蒲应龙熟识了,就跟他说:“我在警察局干,没劲,其实我在沭阳干着买卖,生意不错,但来往路上不便,能不能给我弄身军服穿,钱我拿。”蒲应龙说:“那好办。”

很快,军装弄来了。“那时候一些零碎的军用品都好买,汉奸、鬼子的商店都有卖的。我置办了一套帽花、中尉领章,自称中尉副官,买了双马靴,还买了一把东洋刀。这样装扮起来,我就便于活动了。”

靠着这些关系,日军、“和平军”、别动队的活动去向周正都可以基本掌握了。那期间,日军、别动队主要是向北即山东临沭一带活动,“和平军”主要是向西向南即徐州以东和灌云一带活动。其军事活动主要为扩大地盘和武装,去打共产党的队伍。“敌伪的兵力及行动方向,配备的武器,我有些是事前知道的,有些是事后知道的,渐渐都掌握了。为了与这些关系拉近距离,我常装作好意地提醒他们:南边的共产党很厉害,你们出去可要千万小心。与他们熟了,他们也不避讳我,说话间就会透露出许多有用的消息。这样我获得的情报就比较准确比较快捷。慢慢地我就有些经验了,情报很容易就搞到手了,而对方还浑然不觉。”

获得情报后,要及时送往交通站站长吴泉友那里。吴泉友一般在边缘区活动,离新浦六七十里地,周正赶到那里要骑自行车约三个小时。身穿伪军服,挎着东洋刀的周正,一路上没人敢惹,临近交通站驻地时再把衣服换下来。

“1943年底到1944年上半年,我的情报工作因为迅速准确,得到领导的高度评价。”周正说。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