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南下大军里的“青州总队”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许元责任编辑:于美玉
2017-05-21 03:18

此外,还有财政处、金融处、贸易处、工商处、劳工处、轻工业处、重工业处、农林处、公用事业处、铁道处等部门所领导下的数以千计的专业人才。他们相对于当时大量的工农干部,几乎人人都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被称为南下干部中的精华,用上海市首任市长陈毅的话说“个个都是人精”。

所以,同样作为陈毅的下属,他们就没有受到《入城守则》中相关条款的约束,一进城就住进了豪华饭店,成为了——

不睡马路的战士

随解放大军接管上海的南下女干部在街头行走。资料照片

众所周知,战争中战火摧毁整个城市的例子不胜枚举,因为覆巢之下难有完卵。在上海战役中,虽然经历了苏州河战斗等一系列鏖战,南京路和外滩等建筑却完好无损。根本原因就在于,为了保护大上海的经济命脉、城市建筑以及六百万市民,上海战役总前委早就决定要在上海“瓷器店里打耗子”,再三重申在上海市区坚决不可使用炮火和重武器。古今中外战史上,这样亏待自己的打法可以说是绝无仅有。但历史就是这样发生了,所以就出现了负隅顽抗的国民党军占据着高楼大厦,用重火力向我军猛烈射击,而我们却不能开炮的场景。三野许许多多身经百战的英雄,没有倒在孟良崮的山崖下、双堆集的战壕里和数千公里的长江岸边,却倒在了大上海的门槛上!他们多少年来,一次次冲锋陷阵,奋力高喊“为了新中国而战!”但最后却无缘对憧憬已久的新中国第一大城市看上一眼!当时,前线指战员曾瞪着血红的眼睛,悲愤地责问领导:“你们是爱护革命战士的生命,还是爱护大上海的楼房?!”上海战役这种非常规的打法,也曾使顾准等财经接管干部大惑不解。但很快他们就敏锐地意识到,保护楼房,这不仅仅是为了避免伤及市民,也是为了给他们这些财经干部保留一个“唱念做打”的场地,是为了早日恢复大上海的经济活力,是为了尽快繁荣而不是倒退的大上海经济。

“青州总队”的财经战士也不止一次亲耳聆听陈毅的教诲:“我们野战军的‘野’,在城市是不能野的”。尤其是在丹阳集训时,陈毅再次对三野官兵明确提出:“进上海第一件事,不进老百姓的家,野战军不管当官的,当兵的,一律睡马路。”当时曾有一个干部不满地说:“在山东农村,还能睡炕呢!”一个师长也问:“进民宅要点水喝也不行?”陈老总斩钉截铁地说:“都不行!天王老子也不行!这是解放军送给上海人民的见面礼!”毛泽东对这种做法连说:“很好,很好,很好。” 

“青州总队”的财经战士更是亲眼目睹了入城官兵是如何自觉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约法八章和《入城守则》的。三野官兵不惊扰市民,不入民宅,露宿街头;连军指挥所也不进高楼大厦,军长、政委蹲在马路边上指挥战斗;作战部队的后方辎重、骡马和伙房不进市区,指战员用钢盔盛饭就餐。作为一个司令员,陈毅之所以对自己的士兵做出这个似乎不近人情的规定,是因为一些从来没有进过大城市的干部和战士,在南京闹出了许多洋相。譬如,把蒋介石办公室外二百米长的红地毯,剪成打地铺的垫子;不少官兵不会使用抽水马桶,把住宅弄得一塌糊涂,等等。

但还是这个市长,当他手下的“青州总队”战士也拥护不入民宅的规定,纷纷表示和野战军一起睡马路的时候,陈毅却说:“不!你们财委一进上海就去住高级饭店!尽快把生意做起来,把经济恢复起来!”就这样,1949年5月25日晚11时至26日凌晨,当华东财委和上海财经接管委员会的主要干部到达上海后,真的就进驻并居住在了南京路上豪华的金门饭店。

金门饭店是昔日资本家花天酒地、放浪形骸的销金窟和藏娇屋,东西两侧与远东最高的国际饭店、上海最知名的大新公司以及永安公司、惠罗环球公司相邻。这些不拿枪的战士虽然住在豪华酒店里,虽然没有面对拿枪的敌人,但他们却依然置身于——

没有硝烟的战场

今天的上海和平饭店,就是当年顾准以市政府的名义向外商租借,后以地价税合法收归国有的。资料照片

他们的战场就是号称旧中国经济“半壁江山”的大上海的财经系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战场呢?首先,它是一个曾经辉煌的上海,有着“东方纽约”之称的旧中国经济中心。当时全国二分之一的贸易额和工业产值集中在这里,世界各国的投资集中在这里。同时,它更是一个百废待兴的上海,物价飞涨、百业凋敝,财政捉襟见肘,百姓“嗷嗷待哺”,大米仅够市民半饥半饱吃半个月,燃煤至多只够全市烧七天,棉花只能维持主要纱厂开工一个月,大小商店只收银元,财经干部押运的、装在数十辆美国“道奇”卡车上的4亿元人民币根本进不了流通市场……台湾国民党当局曾断言:解放军进得了上海,人民币进不了上海!共产党会搞军事,但搞不了经济!没有外国资本和洋煤、洋油、洋米、洋面、洋棉、洋机器,中共在上海维持不了多久!国民政府最迟在明年中秋节就可以回上海来吃月饼!

面对困难,“青州总队”这些不拿枪的战士们没有退缩,他们制定了“自上而下、按照系统、原封不动、整套接收”的方针,首先迅速完成了对财经机构的接管。新成立的上海市人民政府财政处接管了伪市财政局、财政部税务署、上海直接税局、上海货物税局、地政局等所属系统;金融处接管了伪中央、中国、交通、农业等银行以及保险公司、证券交易所、印刷厂、造币厂等;贸易处接管了海关、信托、商检以及官僚资本企业等;工商管理处负责私营工商业管理;轻工业处接管了纺织、烟草、油脂、制革、糖业、粮食等企业;重工业处接管了造船、机器、化工、电力、资源等企业和仓库;农林处接管了水产、渔业、畜牧、桑蚕、农机等企业和仓库;铁道处接管了京沪铁路管理局所属机构和津浦、陇海、平汉等路局驻沪机构;邮电处接管了邮政和电信各部门;无线电管理处接管了国际电台;航运处接管了航政、船舶调配、油轮、造船修配、码头仓库等设施;公务所接管了公务局及所属公园、体育场、天文台以及公路总局所属机构;公用处接管了伪公用局和所属公交、自来水、煤气等燃料机构;房产管理处接管了伪敌产清理局、中央信托局等所属部门。

同时,按照“快接细收”的原则,迅速完成了对官僚资本企业的接管。尽量不打乱企业组织的原有机构和生产系统,以保证企业接收后生产正常进行,或尽快恢复生产。对原有技术、管理人员,只要他们不搞破坏,继续保持“原职、原薪、原制度”,先实行监督生产,然后根据条件逐步地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由于接管工作准备充分,又有地下党和广大群众的密切配合,尽管接管的经济、技术部门和企业单位集中、量大,但采取了“快接细收”的办法,整个接管工作有条不紊。“快接”就是接收干部立即到位;“细收”就是仔细谨慎地全面清点和稽核。这一工作关键就是发动群众,依靠积极分子和地下党的配合,做到既要自上而下派军代表接收,又要自下而上发动群众协助接管。这样,接管工作既做到了快、又防止了乱,基本上没有发生生产停顿或设备破坏的现象。财经系统共接管了属于国民党市政府及中央政府在沪的银行、工业、财贸、工商、交通企业等411个单位,接收职工15.3万余人,强有力地保障了上海解放后经济的恢复和民生发展。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