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记者节。
这一年,我们见证了001A国产航母下水举国关注的时刻,领略了朱日和沙场点兵的人民军队风采,当然我们也关注着世界战乱地区的和平曙光……在这时代激荡,业界嬗变的每个瞬间,我们能做的只是希望无限接近真相的为每一个受众提供最宝贵的信息。
这一年,我们是骄傲的、幸福的。这份骄傲与幸福来自于读者,来自于我们用脚步丈量过的每一寸土地、倾听过的每一个故事,来自于祖国带给我们无限的挚爱和荣耀。我们奔走在祖国大地,我们与时代同行。
这个时代我们前所未有感受到科技的力量,我们以为自己通过指尖了解足够多的资讯,以为自己离这个世界很近,但我们不知道科技的便利和自我的选择,是否也可能成为一道无形的藩篱和限制,把自己更远地推离真相。所以,我们比任何时代都更需要智慧和勇气去挖掘第一手的信息。战地记者,正是这第一手信息的挖掘者。
有人说:“没有记者的战地,是谣言纷飞的战地,是缺少历史记录的战地,是看不到真实面孔的战地,是只看见炮火而听不到声音或呐喊的战地。”可见,战地记者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随着近代报业与战争形态的发展变化,战地记者最早出现于西方国家。这个特殊的职业在19世纪初欧洲诞生,迄今已经有200年的历史。战地记者贯穿了整个现代新闻史也贯穿了200年来的战争史。战地记者的历史本身也是一部视角独特的战争史。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名职业战地记者是威廉•霍华德•拉塞尔。他随军报道了1853年至1856年发生在巴尔干半岛的克里米亚战争,对后世和当时的英国国内产生巨大影响。

威廉•霍华德•拉塞尔。
我国创办现代意义上的报纸历史相对较晚。最先报道武昌起义的胡石庵,可以算得上中国第一个战地记者。武昌起义之后,胡石庵创办了《大汉报》,一人承担采访、撰稿、校印、发行。有文记载,胡“白天上前线采访,夜间为文纪事,平明出版,军民争以先睹为快。”
纵观中外,太多充满理想主义的新闻人,通过强烈的职业精神诠释出记者内涵。今天,在和平年代里成长起来的青年,是否还拥有一颗战地记者的心?就让我们看看这些直抵我们心灵深处的中国战地记者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