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南京耻,勿蹈南京辙

——写在南京大屠杀八十周年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邵远光 廉鑫责任编辑:于美玉
2017-12-13 17:25

和平,唯有铭记才有未来

在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上,习总书记曾这样说道:“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揭历史的伤疤,也不是为了寻求向当事国的报复,而是为了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但是,在现代繁华都市生活的人们,还能否记得这曾经的苦难?是否还在想着这一切和自己有何关联?

12月13日,当公祭仪式的鸣笛声在南京城上空响起时,有一位老人停下了自己匆忙的脚步,他花白的头发告诉我们他已经不再年轻。作为一名退休的老教授,他本来可以在家中安心享受,但是他还奔波在南京城郊的冷风中,记录着在南京大屠杀中每一个死难者的名字。

他就是费仲兴,南京炮兵学院数学研究室的一名退休教授,自2001年起,他就开始探寻附近的老人和幸存者,记录好当时真实的情况。刚开始只是在周末进行调查,而2004年退休后,只要天气允许就会一早出发,寻找那些被遗忘的记忆,通过对幸存者和老人的访谈,他又找出了八百余名遇难者。通过对这些历史资料的抢救性发掘,他撰写了《汤山觅踪》《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27卷和39卷、《城东生死劫》等历史材料,填补了南京大屠杀城郊史料的空白。

如果说,这些都和我们没有关系,那么这些和这位搞历史研究的数学退休教授又有什么关系呢?

铭记历史是为了展望未来,昨天的伤痛告诉我们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只有将这些苦难的国家记忆铭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和平之花才能更加绚丽。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