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钓鱼岛没多大实际价值的判断既是不符合事实的,也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如果不是出于偏见的话,得出这样的结论并以此指责中日钓鱼岛之争本质上是“搞意识形态”,恐怕有着其他的目的。
题记:本文成文之时,巧遇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日本。行前,奥巴马在书面回答《读卖新闻》提问时说:“美国的政策很明确,钓鱼岛由日本行政管辖,所以处于美日共同合作与安全条约第五条的范畴内。”在与日本首相安倍会晤后,奥巴马再次明确表示,美国对日本的安全承诺是“绝对的”,美日安保条约涵盖“所有在日本行政管辖下的领土,包括钓鱼岛”。同时,作为美国在任总统的奥巴马打破美国历史记录,首次表明支持安倍政权解禁集体自卫权,并完全支持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奥巴马表示,“在我的指挥下,美国将在亚太地区与日本这样的同盟国紧密合作,再次发挥主导作用”。
国内不少分析人士表示,奥巴马的表态既是对中国划红线,也是对日本划红线,希望中日两国和平解决钓鱼岛争端。还有一些分析认为,日美关系是同床异梦。更有一些人士借奥巴马回答“中国出兵钓鱼岛美国是否直接参与”所显露出的所谓“苦涩”表示,“并非所有的武力冲突,都需要美军参与”,想当然地臆想为美国又重拾了战略模糊,并且美国欢迎中国和平崛起。需要注意的是,据称奥巴马访日的核心任务是争取TPP达成协议。然而,TPP协议没有达成,日本得到了美国的承诺,美国并没有得到想要的协议,并以此认为奥巴马的日本之行失败了,同时援引美国国内媒体报道予以佐证。或许这个分析深得国内一些分析人士的愿望,但并不符合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内在规定性。“亚太再平衡”战略不仅仅是经济,更是政治、军事影响力,何况美国的战略影响力通常是由军事支撑下的政治表现力来实现的。所以,我始终坚持,在民族和国家还存在的世界里,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才是最根本的。所谓的天下大同、世界充满爱等也只在某个领域或项目中才有可能。
一段时间以来,有一种观点甚为流行。这种观点认为钓鱼岛没多大实际价值,且认为中印、中越、中马之间的领土海岛争执面积比钓鱼岛大得多,却只有中日关系紧张。这种观点进一步认为,造成中日关系紧张的根源,钓鱼岛是“表”,意识形态才是“里”。
如果与冲之鸟礁比较,钓鱼岛那要大得多。然而,比起日本对冲之鸟礁的态度和行为,中国表现的水准则差得太多。冲之鸟礁是日本最南部太平洋(601099,股吧)海域的一处珊瑚礁,涨潮前大部分露出水面,涨潮时仅有两块岩石(日本称为东小岛与北小岛)露于海面之上。为此,日本制定了《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相关法案》,设定以冲之鸟礁为中心的专属经济区。对此做法,中国不认同,韩国也反对,2003年以来韩国、中国一贯表示强烈抗议,即使如此,日本也没有打算退让,且更进一步,2013年8月在冲之鸟礁开建港口并作为日本“国家级项目”。变“礁”为“岛”,日本大费周章之目的,就在于将触角延伸到南太平洋大陆架。如获准,日本将获得冲之鸟礁周边74万平方公里的海底大陆架,这一面积是日本陆地面积的两倍,还将获得超过4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专属经济区,享有海洋资源开采权。
钓鱼岛的经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据资料,钓鱼岛周围海域海底石油储量巨大(达30-70亿吨),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年可捕量达15万吨),曾经有人断言,钓鱼岛附近水域的石油资源使之“有可能成为第二个中东”。不仅如此,钓鱼岛还是东海大陆架划界基础。如果日本夺得钓鱼岛,可以钓鱼岛为基础,与中国分划东海大陆架,争夺中国东海进而攫取东中国海油气资源。其实,争夺钓鱼岛是日本染指东海大陆架丰富资源的唯一根据,也是日本无理强硬坚持钓鱼岛主权归属的首要因素。
不仅如此,钓鱼列岛对中国军事价值不可估量。东海方向的正面是琉球群岛和台湾岛,加上日本九洲岛,使东海与太平洋分隔。日本霸占琉球,台、澎列岛安全即完全暴露于日本南下扩张征途的正面。处在台湾东北120海里,介于琉球群岛和大陆及台湾省之间的小小钓鱼岛,既可为日本利用、作为日再次侵略台湾的桥梁或前进基地,也可成为保卫国家安全、遏制日本扩张势力南下的前哨。所以,钓鱼岛之失,释放的将是对中国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多米诺骨效应。
显然,钓鱼岛没多大实际价值的判断既是不符合事实的,也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如果不是出于偏见的话,得出这样的结论并以此指责中日钓鱼岛之争本质上是“搞意识形态”,恐怕有着其他的目的。
日本右翼崛起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是同步的。2011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高调亮出“转向亚洲”战略,决定把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2012年6月,美国防部长帕内塔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进一步明确为“亚太再平衡战略”,提出美国将在2020年前将60%的战舰部署在太平洋。地球人都知道,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针对的是针对。在此背景下,日本野田内阁会议决定用20.5亿日元从所谓“土地权所有者”手中将钓鱼岛、北小岛、南小岛购入,将其“国有化”,虽然民主党倒台了,自民党上台了,但执政党的更替并没有改变日本在钓鱼岛上的态度、行为和战略。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表明了日本国内政治配合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右倾化趋势。正是如此,钓鱼岛默契被打破,钓鱼岛争端浮出水面。
显然,否定钓鱼岛的价值不是这种观点的目的,而是为了所谓不能太苛求战败国,“苛刻的结果,就埋下了二战火种”。中国对日本侵略战争的态度是不是苛刻,只要稍有常识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中国政府放弃日本侵略战争赔偿,岂止是不苛刻,完全可以称得上宽大为怀的。然而,日本至今仍然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仍然遮遮掩掩,对南京大屠杀矢口否认,就算略有道歉意思的“村山谈话”、“河野谈话”,也是饱受争议,甚至不时传出执政党欲修改“村山谈话”、“河野谈话”的消息。
所以,钓鱼岛争端不是没有缘由的,是日本右翼崛起的反映,是日本配合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内在要求,何况钓鱼岛还有强大的经济价值、军事价值。没有钓鱼岛争端,还会有其他争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事实上就是遏止、延缓中国崛起的战略,尽管美国多次公开声称欢迎中国和平崛起,但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代表、发扬者和监督者,对社会主义的中国在价值观上是不欢迎的甚至是敌视的。须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意味着发展有了新的制度样本,客观上为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而这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不能容忍的,原因就是在维护资本主义价值体系上西方具有共同利益。
钓鱼岛争端开始之时,我就明确地预测过,美国会坚定地站在日本一边,既会支持日本对钓鱼岛的诉求,也会支持日本修改和平宪法。事态的发展证明了我的判断,不停地给中国发展制造障碍、制造麻烦,延缓中国发展步伐,推迟中国发展进程,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战略选择。对此,一定要始终保持清醒。应当知道,钓鱼岛争端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麻烦而已。藏独、疆独、港独和台独及其未来合流,也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中国发展制造的麻烦,菲律宾的挑衅、越南“小算盘”的不时动作也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中国发展制造的障碍。如果解决不了这些麻烦,消除不了这些障碍,中国的和平发展、和平崛起将是空话。即使解决了这些麻烦,消除了这些障碍,也还有新的麻烦、新的障碍出现的。
中国和平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跨越这些麻烦、障碍构成的“坎”的过程。经济全球化为新型大国关系的实现有了可能,稳定周边、发展周边、繁荣周边为主轴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中心的睦邻关系战略将有效地消解周边障碍并创造出和平发展、共同发展、的环境。须知,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利益,老的资本主义体系以西方国家为代表,和新的资本主义世界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代表,并不必然存在着国家利益的一致性,即使在老的资本主义体系国家内各个国家也有自己的国家利益,新的资本主义世界亦然。
所以,坚持不怕事、不惹事、不挑事,推进国家公正、国际公正形象建设,中国的和平发展是可以预期的,中国的和平崛起也是可以预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