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军区迅速批准了海军编队的南下航线并报总参谋部备案。董平安、林春恩带上画有航线的海图,和其他两位同志于22日16时许到达“昆明”号护卫舰上,随后领航组向海军编队首长汇报了编队通过台湾海峡的航行计划和航线情况,“昆明”号护卫舰舰长和航海长等有关舰上领导都一同熟悉了海军编队南下航线计划。
1月22日17时30分,海军编队从沙埕港起航,19时经福建台山岛以南海域进入台湾海峡,这时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整个海峡一片肃静,没有渔船,也没有灯光,只有三艘军舰组成的纵队悄悄地向南驶去。
这天晚上,正值农历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在辞旧迎新,福州城内鞭炮齐鸣、爆竹声声,而在福建沿海3000公里的海岸线上,在福建的空军机场场站,在各级指挥所里,上万名陆海空军官兵都放弃了与亲人团聚的机会,坚守在舰艇上、飞机驾驶舱里、海岸炮兵阵地上、高山雷达站里,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从中央军委到海军、福州军区的各级首长都非常关注这次海军编队南下的行动安全问题。在中央军委指挥所,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元帅在关心着海军编队的动向;在海军指挥所,海军副司令员刘道生中将坐镇指挥,不时询问编队的位置;在东海舰队指挥所,东海舰队司令员马龙少将和参谋长田作成少将的眼睛紧盯着海军编队南下的航线,一分钟都不敢离开。
海军编队转入台湾海峡航行后,编队就拉响了一级战斗警报,编队官兵进入一级战斗准备,全编队实行灯火管制,并且加强了舰首瞭望。这时海上风浪渐起,冬季的台湾海峡受季风影响,风浪特别大,9级的大风卷起了一个又一个巨浪,扑上舰首,冲过驾驶台,打到后甲板,整个编队被淹没在浪涛之中,坐在炮位上的官兵衣服虽然全被打湿了,但战士们仍然坚守在岗位上。
林春恩,这位20世纪60年代初毕业于厦门集美航海学校的高才生,从1965年起就开始担任领航工作,安全领航了几十艘的海军小型舰艇通过大嶝航道南下北上。这次领航海军3艘导弹护卫舰编队通过台湾海峡南下,对他来说还是第一次,而且任务十分特殊,使他感到有点激动和不安,激动的是基地首长能把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他来完成,他虽然不能到西沙参战,但是能保证海军编队安全通过台湾海峡也是支援西沙自卫反击战的一部分;不安的是,台湾海峡这条航线他从来没有走过,航路情况不熟悉。这位被称誉为“黑脸海军”的福建活海图,根据他自己多年的领航经验,在航行中他与董平安不断提醒编队指挥员注意掌握几个转向点,特别是东引岛以东的转向点,因为这是进入台湾海峡的第一个转向点,这个转向点的位置是否准确,对后续航线安全有着重大的意义。董平安和林春恩采用了推算航行的办法来计算到达转向点的时间,并及时提醒舰长转向,使海军编队在21时许安全通过东引岛以东海域。海军编队在航行中距离东引岛最近仅6海里,而东引岛又是国民党重兵驻守的岛屿。
40年后的今天,年过七旬的林春恩回忆起那天晚上通过台湾海峡的情景时还记忆犹新,他说那天晚上的风浪是很少见的,他的心情是那样的激动,恐怕这一辈子都不会忘掉。他专注于工作,连内衣都被汗浸湿了。
海军编队舰艇主机在轰鸣,舰炮在转动。编队相继驶过东引岛、牛山岛、乌丘屿、金门以东海域,一路劈波斩浪,蓝色的航迹线延伸在台湾海峡的海面上。
海军福建观通部队从海军编队于沙埕港起航后不久,雷达就紧紧地跟踪着编队的动向,每10分钟一次的观通站雷达,就对编队南下情况进行一次定位,由观通站报到海军福建基地作战指挥所,再由基地转报福州军区作战指挥室,同时上报东海舰队作战值班室,再由东海舰队报海军作战值班室,层层报至总参谋部作战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