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迷部落>>正文

生产建设兵团的那些往事:走进唯一的军垦博物馆

来源: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责任编辑:牛晨斐2014-09-07 07:59

第一代垦荒战士侯正元老人说:“我是当时的‘坎土曼英雄’,是兵团第一代机车手,曾经创下了4天4夜不睡觉连续开荒的纪录。1965年周恩来总理到石河子视察,作为青年突击手,我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坎土曼”是当时兵团战士自制的垦荒工具。当时没有机器,缺乏畜力,许多开荒的工具都是战士们自制的。在这种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军垦战士们用血肉之躯和巨大的智慧创造出了共和国农垦史上一个又一个的“第一”:生产出了第一根毛条;纺出了第一缕棉纱;生产出了第一张书写纸张;加工出了第一块糖;盖起了军垦第一楼;打出了军垦第一井;第一次开上了苏联进口的拖拉机;第一次在戈壁荒漠中种出了大片庄稼。

历史没有给石河子丰厚的馈赠,但是,半个世纪的发展,石河子却拥有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军垦精神。石河子军垦精神是三代兵团战士在开发石河子的过程中,凝聚成的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进取、争创一流为主要内涵的精神。

1976年,石河子正式建市。经过垦区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今天的石河子已经是以城市为中心、以国营农牧团场为依托、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体,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交建商服综合经营,工农结合、城乡结合、贸工农一体化的新型经济联合体。


博物馆中保存的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