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查获38支各式枪支 33支达真枪标准
8月下旬,民警根据线索,将一名买家李某抓获,方某有所警觉,连续数日不肯交易。
9月4日上午,方某驾车从家中外出,反复进行反跟踪试探自认为安全后,11时许,来到黄浦大街原江岸货场一建筑工地,见四下无人,迅速钻进一间简易板房内,取出枪支往车上搬运,被一路跟踪至此的民警当场抓获。
从这间板房内,民警查获通过气瓶装置、电池装置发射弹丸的气枪、仿真枪等各类枪支38支,大量塑料、玻璃弹丸,以及专门用于包装枪支的塑料箱300余个。
经刑事科学技术鉴定,其中33支枪属于具有杀伤力的非制式枪支,在法律界定上与真枪无异,另外5支杀伤力达不到标准,被认定为仿真枪。38支枪都属我国法律禁止买卖、储存的枪支种类。
据方某交代,根据枪支的性能、制作工艺,每支枪售价从数百元到2千余元不等。仅去年9月份以来,已在网上售出10余支,获利5000余元。
目前,方某因涉嫌非法买卖枪支罪,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
精工克隆世界名枪 仿制枪支杀伤力大
警方透露,这些枪中,有大名鼎鼎的AK-47冲锋枪、M4A1卡宾枪、MP5冲锋枪等,放在一起俨然一间枪械博物馆。
据记者了解,收缴的38支各式枪支中,多数是按照世界名枪模子打造,金属外壳与真枪难以区分,连重量都与真枪极其接近。
这些枪械大多使用塑料或玻璃弹珠(俗称BB弹),为增大威力,多采用气体驱动,甚至电力驱动。除38支枪外,民警还收缴大量仿真弹壳,放入弹夹后,可模拟开枪后弹壳弹出的效果。记者在一个名为“THOMSON MODEL 1982”枪支的包装盒上看到,这支枪一次可装载450发BB弹,每分钟可射击750至850发,枪口子弹初速度高达每秒142米。
经警方测试,38支枪中,有33支发射金属弹丸或其他物质的枪口比动能大于或等于1.8焦耳/平方厘米,成为法律意义上的枪支。民警告诉记者,达到此标准的枪支,子弹射出后可以穿透易拉罐,可以击碎门窗玻璃,可以射瞎人眼。这些具有大杀伤力的枪支,流入民间,危害极大。